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贵州名匠”熊体英:飞针走线的指尖艺术
//www.workercn.cn2015-06-13来源: 劳动时报
分享到:更多

飞针走线的指尖艺术

——记非遗传承人青苗刺绣“贵州名匠”熊体英

 

  雨后的安顺,空气清新,草木茂盛,新鲜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因笔者电话提前相约,非物质文化遗产青苗刺绣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熊体英与几个老姐妹早早穿戴好,在“青苗刺绣工作室”的阳台上一丝不苟地绣着美丽的图案。

  熊体英身上穿戴的服装是她亲手手工制作,衣襟处是刺绣的花团,绣花方带拼镶着漂亮的“剪绣”,后背方框内绣有6朵相连的花朵纹样和祥云、花篮、鸟儿纹饰,黑色的底衬托着红色艳丽的花,十分喜庆,青布百褶裙长及膝,裙脚用浅蓝、白布包边,离裙边近7、8厘米处着绣花修饰。裙前系挑花围腰,脚穿花鞋,头上戴着绣花尖顶帽,从头到脚是精细的手工艺术,正巧诠释了青苗刺绣的魅力所在。

  为了青苗刺绣艺术,今年64岁的熊体英倾注了半世年华,也成就了她幸福的艺术人生。“精美的刺绣,既是苗家人的艺术才能,又表达了苗家人对大自然的感悟和热爱。图案是青苗服饰的灵魂,更是苗家人精神的象征。我不可一日不绣,刺绣已融入我的生命,也是我的幸福源泉。”熊体英一边绣着一边与笔者聊起她的刺绣人生。

  “每一个苗家女的妈妈从小都会教她们学习刺绣,我也不例外,从七八岁跟着妈妈学习这门手艺开始,我就喜欢上了刺绣,边学边琢磨,想方设法的秀出美丽的图案。”熊体英说道。因为有了爱琢磨的习惯,1989年,熊体英创新了按图刺绣的方法,将自己设计好的图案画在纸上,按照图案进行刺绣,免去了老辈人“数纱绣”的苦功夫,深得大家喜欢。

  1992年安顺首届蜡染艺术节以后,熊体英创新的图案需求量猛增,市场的青睐让她初尝了创新的魅力。2006年“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中,她荣获“安顺名创”获得特等奖;2008年“多彩贵州能工巧匠”活动中荣获安顺赛区能工巧匠一等奖;同年“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活动中也荣获一等奖;2009年她一举获得“贵州名匠”和“贵州名创”荣誉称号。“这些奖项的获得,是我用40余年的人生积累起来的!”熊体英说。2013年,熊体英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刺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获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从开始学艺到荣登大雅,40多年的光阴就在这些针头线脑中度过,说起家里对她的支持,她眼里泛着感动的泪光。作为西秀区华西办事处汪家山村的村支书,因为工作繁忙,孩子的教育、家里的杂事都全由丈夫打理。然而丈夫和孩子们却没有埋怨,默默地支持她。大家对她的关爱,使熊体英感受着暖暖的幸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熊体英的工作干得风风火火,她的刺绣班也办得热热闹闹,她作为青苗刺绣的杰出代表赴荷兰、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进行交流。这些经历,让她开阔了视野,对于苗族图案的艺术创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将手艺传承好,熊体英与汪家山小学达成协议,下个学期青苗刺绣将走进课堂,让小孩子们也学学这门手艺。目前,熊体英已带了20余名学生,还经常有外地同行来向她学习取经,她说:“互相学习是我们手艺人应秉承的良好习惯,只有取长补短,我们的传统手艺才能不断成长和发扬光大。” (刘现虹)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