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朱红亮:为人做事永远需要有一颗“红亮的心”(图)
//www.workercn.cn2015-05-20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朱红亮:为人做事永远需要有一颗“红亮的心”

——一个“另类”拆迁公司老总的“另类”拆迁故事

拆迁改造后的新威远街

  题记:

  按汉字字义,“朱”作为形容词或名词,就是“大红”或者“大红色”的意思,姓“朱”还要“红亮”,或许是巧合,或许寄托某种文化价值。其实,1964年出生的朱红亮,其名字即使不是直接从当时的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唱词“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直接套用,也和包括《红灯记》在内的8个样板戏充斥时人所有视觉、听觉器官的那个特定时空有着直接的关联。

  做人做事要有“一颗红亮的心”是那个时代绮丽幽深且动情动人的境界。

  正是这颗“红亮的心”,“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支配朱红亮自己做拆迁时选择了与坊间报道传闻的拆迁公司劣迹迥异的路径,自然,这样办公司做人,也就难免鼻青脸肿,浑身伤痛了。

  人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在《红灯记》展演时代生活了整整15年的朱红亮,从孩提时代就被烙上了“红亮”的印记,以至成为他骨子里、血脉里重要的潜意识,在以后的为人和做事过程中,不经意间自然流露出来,至今悲喜交集,慷慨激越中不乏“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的些许感伤。

  拆迁公司和被拆迁户“过招”20年,最后成为朋友

  朱红亮目前名叫“仟业红”的经贸公司虽然还存在,但基本不做拆迁的老业务了,在20年前热情冲动参与昆明市旧城改造工作后,他带着一身疲惫,一脸沧桑,一屁股债务,一段刻骨铭心的苦涩蜷缩到一座小屋里,再也不想冒头。

  51岁的朱红亮虽然鬒发如云,而内心却早已霜雪一片。

  “我们是民营企业,还要想着为政府分忧,还要考虑社会稳定。”采访过程中,朱红亮反复几次表达自己郁积在胸的苦恼。

  为了支付一些单位和住户的过渡安置费,朱红亮到处举债,甚至把自己的住房抵押到银行,贷款来支付,而他不是没有钱,而是自己又被欠款,根据法院的5份裁决法律文书,由云南出版集团所属云南新华书店图书公司控股的盘龙房地产有限公司欠他1.87亿元,陆续拖欠历时已近20年,朱红亮赢了官司也拿不到钱,而对拆迁居民,他实在不忍心看着这些升斗小民日子难过,只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方式,把债务转嫁累积到自己身上,以一个体制外民营企业者身份主动去承担稳定社会的个体责任。

  “到前年,实在没钱付了,我只好暂停支付过渡费了,我向这些拆迁户求情,请他们理解、谅解,账,我认,一旦盘房还我钱,我立即全部付清所欠账。”朱红亮说,“他们理解我的苦衷,没有人来找我闹,有的住户甚至和我们成为朋友,有时来公司,也是来喝茶会友,拆迁公司和被拆迁户处成朋友,还不多见吧?”

  一次不公正对一个16岁儿童的伤害

  朱红亮长相身材与他的名字有着互为表里的支援效果。

  他的面相与知名影星吕凉有着惊人的相似处,尤其笑起来的时候,几乎找不到眼睛。

  朱红亮最早涉入社会,却是以射击运动员的身份开始的,那年,是1980年,朱红亮16岁。

  “我们射击队当时从西德进口了一支小口径手枪和一支步枪,教练要我们好好练习,提高成绩,两个月后测试比赛,谁打第一名,就把进口的这把手枪或者步枪给谁使用,我训练的科目是步枪打跑猪,就是靶标上画一头野猪,在移动,我们用枪追着打。”

  朱红亮回忆35年前的事,无毫发爽,“每个运动员都十分心仪那支步枪,都暗下决心,要以好成绩夺得那支进口枪。”

  朱红亮平时的成绩不拔尖,成绩是队里的第三四名,但为了追求那支德国枪,他发愤忘食,以百倍的疯狂和千倍的努力训练,志在必得。

  “夜里不睡觉,我在训练枪枪口处吊一块砖头,枪本身就有7.5公斤重,再加上一块砖的分量,一练瞄准就要练一两个小时,吊砖头的目的在于训练自己持枪的稳定性,射击打靶,要打得好,因素很多,比如呼吸的配合,持枪的姿势,眼神要好,训练的投入等,还有就是握枪的稳定性,击发的那一瞬间,如果稳定性不好,肯定打不好。”

  训练了一段时间后,测试比赛如期进行。

  非常不幸,冠军桂冠落在了平时训练成绩并不拔尖的朱红亮头上。

  但更不幸的是,教练——此时他在16岁小孩朱红亮心中地位等同峨冠博带的首席大法官——竟然当众否决了朱红亮可以凭借自己第一名好成绩而获得那支步枪的使用权,“理由是,教练说,我虽然获得第一名,但是我碰巧的,等于说我的第一名成绩无非就是瞎猫碰到死耗子。”

  刚处于青春逆反期的朱红亮像头狮子发怒了。

  他去找教练理论,质问教练为何说话不算话,为何侮辱他的第一名成绩是瞎碰的,但16岁的孩子当然不可能匹敌老奸巨猾的教练,“和教练大吵一顿,我只好离开射击队,因为和他激烈冲突后,他不会再指导我训练了,再继续留在射击队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这次冲突,源于教练的不公正“裁判”,对朱红亮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正如弗兰西斯·培根《论司法》所云:“一次不公正的裁决胜过十次犯罪,犯罪充其量污染水流,而不公正裁决则是污染水源。”

  “我承认,我平常的成绩不算太好,但那段时间真努力训练了,射击运动取得好成绩的确有幸运,也就是所谓碰巧的成分,我国奥运会第一块金牌由许海峰用枪射来,如果你再叫他去打,未必枪枪都有好成绩,百发百中对射击运动员来说,是追求的目标,但未必是手到擒来的战果,用这种借口和理由剥夺我使用那支进口步枪的权利,我想不通。”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