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洋面孔中国心:李忆祖行走新疆 故事如书(图)
//www.workercn.cn2015-02-11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更多

  讲学不知倦,七旬仍翻山越岭

  从找矿到教育,两个完全不同的工作领域,李忆祖始终秉持着敬业实干的精神,“不管什么工作交给他,都能干好。”他在乌鲁木齐教育局的一位老同事介绍说,李忆祖授课从不计报酬,为达到讲课效果,还自费买教学设备。

  他讲小发明、小创造,放野外的幻灯片、视频或科学小电影,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他讲爱国,不是空空的口号,而是通过“汶川大地震后,一个美国人到汶川后记录的十天在中国的感想”这样的对比和实例,来激发爱国的真切感受。他讲国旗的故事,讲兵团传奇,讲法律,用鲜活的例子告诉孩子们“人生路如何走”“作为一个人,如何对自己和国家负责”。李忆祖说,为了讲好法律课,他读过27本与法律相关的书,教导孩子们要知法懂法守法,犯法是要负责的。他的课生动有趣,广受欢迎。

  他组织过十届“地学夏令营”,讲各种地学知识,从地质中了解历史;他还开展“登山夏令营”,领孩子们背着行李,每天走几公里路,教野外求生方法。

  李忆祖曾经就读的北京二中,推崇“为实现理想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这句话,李忆祖颇为认同,并以此教育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

  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17年来,他授课近800场,用笔记、录像带、光盘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他是个“杂家”,读的书五花八门,教书时信手拈来,大家都爱听。“年轻时看的东西,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蹦出来。”李忆祖说,常常讲着讲着,讲稿外头突然就冒出个例子。有一回一个高二的女同学问他,“文科怎么搞创造发明?”他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年轻时读过的几句诗词,“蛙声十里出山泉”“踏花归去马蹄香”脱口而出,他说,“这也是发明创造。”

  2011年7月至2014年10月,李忆祖不顾70多岁的高龄,参与了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摄制活动,走近赛里木湖、魔鬼城、火焰山、冰川奇谷,用脚步丈量西部奇美。毕竟年纪不轻了,家人担心他身体支撑不住,他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身体不行,不找麻烦。”

  “拍下这些美景,不单中国看到,世界也能看到。”在李忆祖心里,特别想把一个真实的、美丽的新疆介绍给全国。

  他一个人的故事就像一本厚重耐读的书。采访过程中,他却一再强调“不要介绍我,而要介绍新疆”。

  “万个故事献祖国”,其实讲的不单是人,更是新疆这方水土。个人的故事,反映的是新疆乃至国家的变化,个人命运其实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联。“我们这一代人目睹、参与了国家变化”,李忆祖说自己“一生遇到的好人太多”“总有意外的收获”,他对生活和生命满是感恩。(新华网记者 吴丽娜)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