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张鹏:偶像级的义务讲解员(组图)
//www.workercn.cn2013-11-27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热心公益

    他组建了四月公益小组

    张鹏的坚持和努力换来了很多参观者的赞许,在2010年,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建立了一个传播文博知识的组织——四月公益小组。

    一次,四月公益小组搞活动,张鹏像往常一样,给小朋友和家长们上课,但课程结束后,他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那天是我生日,100多个孩子和家长共同为我准备了礼物。他们把我微博上几年的照片和文字做了视频,孩子们还画了37米的长卷,写满了祝福。那天,我特别感动,哭得稀里哗啦的。”

    张鹏说,“有时,我也会觉得辛苦。但我就是喜欢看观众专心听我讲解,关注我动作的那种目光。”

    “一位朋友曾经说我:朋朋若有天病倒了,用120直接送他去博物馆或者小朋友的课堂上,要比送到急救中心好得快!”张鹏笑说,虽然这话有点夸张,但也有一定道理。“义务讲解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愿意多花些时间走进博物馆,看看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走过的脚印。”

    “其实,这些年,或当面或背后,听到过很多冷嘲热讽,几次也差点放弃了我的这份坚持。回头想想,嘴长在别人身上,腿长在自己身上,该怎么走就怎么走,只要对得起良心就好。”张鹏说,“毕竟,我有付出,更有收获。”

    「对话张鹏」

    组建公益团队希望更多人参与

    记者:能聊聊四月公益小组吗,当初为什么会建立这个小组?

    张鹏:我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我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博物馆、了解历史,所以如果有一个团队的话,开展活动会更加容易,人多力量大嘛!

    记者:“四月公益小组”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张鹏:其实当初起了很多名字都不是很理想。我们想要起一个既好记,又要有点深意的名字。后来想,我们是2010年的4月份开始策划这个事情。四月,正是万物复苏,生命都开始展现生机的时候,后来就定了这个名字。

    记者:这个小组现在的规模有多大?都是像你一样的非专业的志愿者么?

    张鹏:我们现在核心的志愿者有100人,会员已经有1000多人了。其实,我们小组的成员,有非专业人士,也有文博领域的专家,比如北大的教授、考古专家等。

    记者:现在有哪些活动内容?

    张鹏:我们现在有很多活动项目,比如“四月小课堂”,是针对四年级以下小朋友及家长的,向他们介绍历史知识。“四月爱心博物馆”是针对低收入家庭孩子,配合主题讲解等形式,带他们参观博物馆或者进行户外采风活动。“四月爱心大讲堂”是一个流动的博物馆,我们会组织专题讲解讲座,走进学校和社区。这些活动我们会发布在“四月公益”和我自己“朋朋”的博客上。

    记者:参加这些活动有没有门槛?需不需要交费?

    张鹏:我们的这些活动都是免费的,只要是想了解的成年人和孩子都可以参与。

    记者:今后你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孩子呢?还会继续做公益吗?

    张鹏: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今后,我在四月公益小组工作的重心会有一些变化。因为我很喜欢孩子,所以到那时,我可能会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可能减少现场讲解的时间,但是会把精力放在做好团队建设上,这也是我建立四月公益小组的初衷。(陈曦)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