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邱德平:甘做烈士守墓人(图)
//www.workercn.cn2016-10-18来源: 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更多

  邱德平,1923年生,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朱湖镇臧桥村村民,义务为9位无名烈士守墓69年。今年8月,在中央文明办发起的评选中,荣获诚实守信“中国好人”。

  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她把青春年华全都献给了那片热血染过的土地。大半个世纪的光阴,两万多个日夜,老人像珍爱生命一般守护着9位无名烈士的忠骨,诠释了“有诺必践”的人生信条。69年无怨无悔,她于日复一日的平凡中成就了此生最伟大的一件事:

  临时受托一生“事业”

  在泗洪县朱湖镇臧桥村的一片空地上,静静地矗立着8座坟冢。

  69年时光荏苒,从青春到迟暮,到这片墓地来过多少回,邱德平已记不清了。尽管至今都不知道墓中人的名字、家在哪里,可她深知他们是为革命牺牲的,是人们最不该忘记的亲人。

  “第二座墓安葬了两名烈士,其中一位才刚满15岁,当时的他还没有一杆枪高……”对于过往的记忆,现已年过九旬的邱德平仍历历在目,“烈士们的死是为了我们穷苦人能过上好日子……”

  “解放战争期间,臧桥村是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旅部所在地,当时我担任战时妇救会主任,负责部队的后勤。”清理着坟前的杂草,老人的话语把记者带到了1947年春天。当时解放军江淮独立旅正在江苏宿迁地区急行军,和国民党部队在现在的江苏宿迁泗洪县孙园镇和陈圩乡附近偶遇,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战斗。

  在这场遭遇战中,我军有9名战士在战斗中牺牲。乡亲们含着泪收起9位烈士的遗体,由于战事紧急,没有来得及核实姓名,他们被匆匆安葬在臧桥村的一块空地上。

  邱德平回忆说,安葬好烈士后,部队首长把棺木收据交到了她的手中,便带着队伍继续赶路了。薄薄一纸收据,在邱德平心中却有千金中,“把收据交到我手里,就是让我把烈士墓地照看好。这是部队首长的嘱托,我不能忘记。”

  自从24岁那年接过这份沉甸甸的嘱托,做一位义务“守墓人”竟成了老人一生的“事业”,并为此竭尽全力,倾注了她毕生的心血。

  新中国成立后,村里的干部不了解情况,误认为这是附近群众的坟地,想把这片墓地平掉,邱德平坚决不同意。1980年,农村实行土地分产到户,当时的无名烈士墓地旁边是小组集体打麦场,个别村民想多挤多占墓地周围土地,她又据理力争,向大家讲明道理,日夜看守保护墓地。

  一份战争时期的临时嘱托,被老人当成了她一辈子的承诺。69年,她用坚持维护了烈士墓碑的安全,用坚持捍卫了烈士们身后的安宁。

  子承母业守护接力

  守墓一辈子,最让邱德平感到安慰的是无名英雄烈士墓得到保护。那些牺牲的战士,在她看来就如同自己的兄弟。在她的心中,没有什么能够比守护烈士更加重要,守护好烈士的墓棺,便是自己的责任。

  白色的坟茔、墨色的无名烈士碑。这一切,都是邱德平老人亲手打理的。

  2001年,原28集团军副政委李剑锋一行三人,来到无名烈士墓前祭扫。看着曾经的亲密战友长眠在此,他们痛哭了很长时间,久久不愿离去。此情此景让邱德平感慨良多:“这么多年了,还有人记得这些无名烈士,证明我的守护是值得的。”

  2002年,由于年事已高,加之行走不便,邱德平老人再也无力看护这些无名烈士墓了。她66岁的二儿子臧庆年似乎看出了母亲的心思,退休后,毅然担起了守护烈士墓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维护烈士墓,臧庆年和当时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共同商议,采取不记名、自愿捐款的方式,募集4000余元,购买了水泥、砖头等,与村民一起重新修葺了烈士墓。四周栽上松树,让烈士墓显得更加庄重。

  “母亲能走得动的时候,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去墓地打扫一下落叶和杂草。如今,母亲年纪大了,以后的事由我承担起来,我会继续守护好烈士墓。”臧庆年说,“守墓人”这个身份,已经成为他们一家人的传承和责任,“母亲这么多年的行动,对我和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只要人活一天就守一天,等有一天我不在了,孩子们会继续接班,一辈一辈传承下去,世世代代守护下去!”

  虽然已经把接力棒交给了儿子,邱德平老人依然坚持隔三差五到烈士墓地看一看,她习惯站在墓地边上拄着拐棍四处走走,拔拔草,保持坟茔的整洁。“69年,不知是我陪着他们,还是他们陪伴着我。现在年纪大了,腿脚不好了,可我还是想来看看他们,长时间不来,我怕他们会想我,我也会想他们。”

  今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邱德平老人的感召下,村民们自愿捐款修墓、清明自发祭奠扫墓。如今,臧桥村这块无名烈士墓地,已成为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到清明时节,群众和学生都会有组织地来到墓地祭扫先烈,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每到这时,邱德平就会义务做起讲解员,“这么多年管护这片墓地,就是想让我们的后代不要忘了烈士,珍惜现在的生活。”

  今年清明节,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朱湖镇党委决定重修烈士墓,并在四周建上围墙,让英烈们更好地安息。

  “一个人一座墓一份忠诚”,邱德平老人怀着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和对历史的责任感,用平凡坚守伟大,用担当演绎无私,每一次打扫都是对烈士们的怀念与致敬。她守护的不仅仅是烈士们的安息之地,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之所。

  永不忘记是一份厚重的感恩之情。终生守护承诺是坚定的爱国之情。经历大半个世纪的时代变迁,邱德平一次又一次保护和修整了墓地,她用自己鲜活的价值观昭告世人:烈士为国牺牲高尚伟大,生命为大众奉献震撼人心,值得一生守护。

  邱德平老人完成了自己的承诺,将烈士们的墓,完好地交给了党和人民;正是因为她矢志不渝地坚守,无名烈士墓才能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范本;于整个社会而言,老人用自己的诚信守诺,让“烈士精神”被更好地传承、被很好地践行。

  老人的这一份默默无闻的坚守,或许并不像那些瞬间爆发的豪情那样惊天地泣鬼神,但是,她的那一份对自己的承诺而一生践行的诚信,那一份因为感恩而心存回报的情怀,正是过去最为宝贵、现在最为宝贵、将来依旧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赵莹莹)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