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中国姑娘出嫁记(海外纪闻)
//www.workercn.cn2016-08-13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更多

图为新郎与新娘

  北京姑娘逸琳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留学期间,邂逅了本地犹太小伙儿麦克。他们谈了6年恋爱,决定步入婚姻殿堂。日前,他们在墨尔本举行了隆重又浪漫的婚礼,记者作为逸琳娘家亲友团的成员,见证了这一美好时刻,并分享了他们不同寻常的婚恋故事。

  谈起他们的恋爱史,麦克说:“我第一次见到逸琳,就对她产生了好感,非常喜欢与她交往。后来,逸琳毕业回北京了,我也随后赶来。我飞过半个地球,就为了一个可能要陪我共度今生的女孩。我这辈子最幸福的时刻,是向逸琳求婚时,她答应了我!”

  逸琳笑着说:“我第一次见到麦克的时候,他就对我说‘你是我的女朋友’,我当时很惊异,但这确实让我开始关注他。我发现他是一个贴心可爱、认真对待生活和工作的男孩,在感受他爱情的同时,我也渐渐爱上了他。”

  然而,他们毕竟生长自两个不同的国家,文化和习俗等都有着很大差异。他们为了在一起,彼此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麦克为了巩固他们的感情,更多地了解逸琳的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在北京呆了两年多,边打工边学中文,一有空就去逸琳父母或亲戚家里享受亲情。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他去见逸琳的妈妈时,家门一开,一阵饺子的香气扑鼻而来。那一刻,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麦克卖力学习中文,逸琳也在为学习希伯来语和犹太教课程下苦功夫。她深知犹太民族也和我们中华民族一样,十分重视家庭与孝道,所以她和麦克的父母及兄弟姐妹也建立起了良好的亲情关系。她第一次去见麦克的父母及家人时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从此,她对嫁入这个家庭更加有了信心。她跟麦克的妈妈学会了做西餐、西点,为将来做麦克的妻子做准备。

  麦克的妈妈很喜欢这个中国女孩,她眼中的逸琳不仅漂亮、聪明,而且能给整个家庭带来一份极具感染力的从容和平静。她说:“我和麦克的爸爸多次看到逸琳温柔、诚实地与麦克沟通,和睦相处且对爱情很坚定,这是大部分家长对儿媳的期望。我们知道麦克找到了最合适的人。”

  麦克的父母为了迎接中国儿媳进门,也开始关注起中国文化、历史等,并刻苦地学起了中文。他们讲起在上海旅行时的感人见闻:当犹太人在二战期间遭受屠杀、折磨时,中国是当时仅有的几个为流离失所的犹太人敞开大门的国家之一,并主要在上海一带接收了约2.5万难民。他们还能够讲出孔子的名言,知道古丝绸之路,这引得在场的中国亲友大加称赞。

  麦克的爸爸表示,虽然学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但他不会放弃。他幽默地说:“将来学好中文,就会知道我的孙子和孙女是不是在背后说我的坏话了。”

  人们常说,恋爱是两个人之间的事,而结婚就变成两个家庭的事了。的确如此,为了筹办婚礼,两个家庭从几个月前就开始忙活起来。

  按照犹太婚俗,新郎要在结婚前去犹太教堂诵读经文,诵读完毕后,在场亲友要和新郎新娘一起欢呼起舞。因此,仪式开始前增加了一个有趣的环节:新郎的家人教新娘的亲友跳舞。手拉手、肩并肩,组成圆圈,闻乐起舞。不一会儿,双方亲友就都熟络起来,一派其乐融融。舞毕,来自北京的新娘亲友10余人站成两排,含情演唱了中国民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新娘的父亲深情地对新郎说:“我们把逸琳这朵茉莉花送给你,希望你们互敬互爱、生活美满!” 新郎深深地点头回应,在场的人无不被感动。

  犹太婚礼不在教堂举行,而是在一个礼堂里搭建一个彩棚,新郎新娘分别由他们的父母伴随,来到彩棚。犹太教的拉比先致祈祷文、唱歌,然后郑重地问麦克和逸琳:“你们俩都决定要结婚了吗?”麦克和逸琳也郑重地回答:“是的。”随后,麦克将婚戒戴到逸琳手上,宣示他们结为美满夫妻。

  婚礼现场一片沸腾,人们纷纷拥抱新人,并送上真诚祝福。婚宴开始后,新郎新娘及他们的父母家人纷纷上台发表感言,一句句暖心的话语打动了所有人。音乐响起,新郎、新娘来到舞池翩翩起舞,人们也跟着围成一圈跳起霍拉舞蹈,并将新郎、新娘用椅子高高抬起,若众星捧月一般。

  浪漫的烛光掩映着一对新人幸福的笑脸。从今日起,他们携手同行,并肩迈向人生新旅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