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刘守仁:他创造了“中国美利奴”
//www.workercn.cn2015-06-06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刘守仁(中)查看绵羊生长情况。本报记者 朱彤摄

  新疆农垦科学院细毛羊育种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兵团最好的细毛羊在他手中。有人这样评价刘守仁。

  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不时冒出几句带有江浙味儿的粗话。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幽默开朗。这是81岁的新疆农垦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给人的第一印象。猛然间觉得,他特像金庸笔下的“老顽童”周伯通,童心未泯。

  “欢迎各位老师来采访。”语惊四座,好一句“老师”,如此谦虚,让我们这些儿孙辈采访者“羞愧难当”。

  “从21岁到81岁,都在和细毛羊打交道。闻惯了羊圈味儿,听惯了羊叫声,几天不去看看我的羊,心里就‘痒痒’。”

  谈他自己,寥寥几句;谈起细毛羊,滔滔不绝,眉开眼笑。

  岂敢小瞧我“羊圈”里的羊

  新疆农垦科学院办公楼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靠南边的办公室,透过每天中午打开的窗户,不时传来“咩咩咩”的叫声。院里的人都知道,院士“羊圈”里的羊要“吃食了”。

  院士的实验“羊圈”,就在办公室后面四五百米处,对面是细毛羊基因工程实验室。院士的核心“羊场”,在离石河子几十公里远,一个叫“紫泥泉”的地方。

  “羊圈”不是特别大,只有三百多只羊。十几只体格硕大、肉墩墩、长着犄角的种公羊,等待牧工“理发”剪羊毛。

  院畜牧兽医所副研究员王立民紧紧抓着一只羊的长犄角说:“刘老师培育的部分核心种群就在这里。这些细毛羊都是新疆美利奴军垦细毛羊的后代。”

  牧工使劲将羊摁倒在地,羊才乖乖就范。牧工很快剪下一个毛套。

  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周平说:“羊毛好,剪完就是一个完整的毛套,一点不散架。”他随便抓起一小缕毛,吹给我们看,“这些毛比人的头发丝还细,在14微米到18微米之间,头发在80—100微米之间。”

  岂敢小看“羊圈”里的羊。如今,这些新疆美利奴军垦型细毛羊的后代,在天山南北的草原上随处可见。

  每每走进这个“羊圈”,刘守仁就情不自禁想起带给他希望和寄托的“紫泥泉种羊场”。

  1955年秋,他从南京农学院毕业,主动要求到边疆工作。一个寒冷刺骨的冬天,一辆进山拉木头的嘎斯车,把他搁在这里。从此,他的命运就和这里连在了一起。

  “以为新疆除了戈壁滩啥都没有,到了一看,那里有个小卖部,牙膏、肥皂、香皂都有,比想象中好多了。”

  “每天早晨一开门,天山雪峰仿佛近在咫尺,草场近在眼前,江南可看不到这种景象。”

  在这里,他与羊群为伴,进行着绵羊品种培育的研究。他跑遍方圆百里的大草原,与哈萨克牧工同吃同睡,白天是牧羊人,夜晚钻在地窝子里整理资料。

  沐浴着日落日出,他在早出晚归中一干就是60年,先后培育出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细毛羊两个新品种、9个新品系,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改写了中国没有优质细毛羊的历史。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