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农民工-正文
“国家法律援助第一人”蔡不论今安在(组图)
//www.workercn.cn2015-06-24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5 平淡即幸福:平凡百姓的中国梦

  出狱后,蔡不论和妻子日子艰难,尝试各种生计度日。2007年,这一年儿子刚刚满8岁,蔡不论到了而立之年,狠下心来与妻儿道别,决定踏上离乡路,赴山西临汾红旗铁矿。当时矿上有个老师傅,他就跟着师傅学习修理发电机、挖压机、三轮车、铲车以及拉矿石的“四不像”车。

  “非得要凭自己的劳动挣钱。”蔡不论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跟命运争这一口气。2010年,他又跟随老乡与工友来到条件更好机会更多的河南三门峡渑池县凯发矿业有限公司。

  “刚到河南时他就做运输、修车,任劳任怨,太能吃苦了,大冬天常常要整个人躺在雪地里修车,有时一修就是好几个小时。”当时蔡不论所在矿区的经理张朝进回忆,“最多一次有20个小时他都没有休息。”

  就这样凭着一股吃苦耐劳认真的劲儿,蔡不论维修矿上的发电机等设备,一个月能赚5000元钱。2012年,靠着积蓄他买了三轮车,承包运输队,开始雇请工人开车进行运输。何增兰则主要帮助丈夫做后勤工作,同时兼顾厨房采购、算账、计车数。

  许是吃多了不懂法的亏,蔡不论把手续、合同、保险之类的事看得比挣钱多少还重要。“这里的矿规模大条件好,最重要的是运行手续规范,我们给每个工人都上了保险。”2014年下半年,蔡不论夫妻二人来到了看起来更为安全规范的山东临沂金玺泰铁矿。

  谈及未来,眼前这对一起从苦难里走来的夫妻仍旧不放弃对未来的憧憬:“想着孩子上学能便利,我们努力攒钱,希望能在市里买个房子。”说到儿子,蔡不论嘴角抑制不住笑意。谁又能够想象,在十八年前的一趟开往武汉的列车上,有一个浑身烧伤说不出话濒临休克的小伙子,生命即将结束。他疼得出窍的灵魂,也许飘到了千里之外老家万州所傍的长江畔,在那里,几日后有一个年长他一些的四川人也正要漂泊还乡,就是这个四川人,凭着律师特有的职业敏感,把他和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紧紧地牵系在了一起。

  “感谢董律师,感谢媒体,感谢社会。”记者眼前的蔡不论羞涩且不善言辞,说得最多的便是感谢,“我能过上这样平凡幸福的生活多亏了大家啊。”

  “法律的要义就是保障每个人都有过上平凡生活的权利,既不是被绑架的‘英雄’,也不是被剥夺权利的弱者。”决定寻访接受中国法律援助第一人时,十八年前的新闻人物蔡不论已经湮没在人海难以寻找,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永才1997年是《万县日报》的记者,恰好参与了蔡不论案的大量报道,他为我们找到了蔡不论,听到记者走访后讲述的蔡不论近况,如此深深感叹。

  “法治概念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础,应该是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香港大学法律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客座教授陈弘毅这样说道。使得太阳底下的每一个生命都有静静开放的权利,这应该是中国梦的终极要义,法制则是其中保障生命权利的重要一环。从这个意义上讲,蔡案并不是法史长卷里偶然漂泊的沧海一粟,而是中国梦里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可喜的是,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早已今非昔比。2013年初,央视播出年终总结特别节目《平安中国温情2012》回顾我国法制历程,中国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桑宁与作为中国司法援助第一案代理律师的董绪公一同被邀请作为嘉宾,听闻董绪公谈及当年办理蔡案时的艰辛,桑宁笑着感叹道:“我们现在国家财政每年拨付大量资金进行法律援助,哪里晓得你中国法律援助第一案是律师自己掏的腰包……”(记者 李晋荣)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