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15次失败孕育全军大奖(图)
//www.workercn.cn2016-05-13来源: 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创新屡遭失败,旁人议论纷纷,创新者坚持不住想放弃;艰难时刻,旅党委全方位给予支持,攻关项目最终瓜熟蒂落。请看第39集团军某装甲旅一项革新成果出炉的坎坷经历——

15次失败孕育全军大奖

上图:常广军(左一)正在调试设备。李东阳摄

  领奖台上,工程师常广军腰杆挺得笔直,自豪洋溢在眉宇间。

  过去的两年多时间,对他来说太不容易——他攻关的项目,遭遇15次失败,最终才获得成功。

  4月中旬,第39集团军某装甲旅科研攻关表彰大会上,常广军满怀感激地说:“没有旅党委的宽容、支持和鼓励,就没有这项成果。”

  毛遂自荐,初次尝试败走麦城

  说起来,这个项目还是常广军主动争取来的。

  2013年深秋,在实兵对抗演习中,该旅领导指挥新型步战车一路攻城拔寨。本以为胜利在望,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新型步战车加温器突发故障……

  当时,因缺少野战维修检测设备,官兵们只能对新型步战车加温器实施人工拆卸和检测,作业效率低,耗费时间长,结果贻误战机。

  吃一堑,长一智。走下演兵场,旅领导决定:马上展开攻关,研发加温器野战维修检测设备。

  消息传出,工程师常广军毛遂自荐。

  “常工程师经验丰富,勤于钻研,是牵头攻关的不二人选。”旅党委认真考察后,任命他为攻关组组长,专门指定两名技术骨干给他当助手,还为他建立实验室,并按照需求第一时间拨给一笔专项经费。

  “你放手干,有要求就提。”实验室成立第一天,旅领导的话让常广军热血沸腾。他起早贪黑研,加班加点干,短短6个月就拿出了初步成果。

  可没想到,第一次组装试验,刚通上电源,“野战加温器综合试验台”就冒出一团白烟,首次尝试失败了。

  6个月的努力,以一团“白烟”宣告失败。看着战友们满怀期望而来,摇头叹息而回,常广军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屡战屡败,旅领导却为他鼓劲

  “搞革新咋可能一帆风顺?”当时,无论是领导、战友还是常广军自己,都觉得攻关失败很正常。

  可让常广军没想到的是,这样的失败竟接踵而至——

  那段时间,常广军连做梦都在琢磨革新难题。反复研讨、优化方案、分析数据……他对各项功能逐一测试,对所有数据逐一核实,苦苦耕耘百余个昼夜,尝试了数十种方案,可攻关还是走入了“死胡同”。

  一遍遍尝试,一次次失败。一年下来,常广军8次攻关均未成功。看到他屡战屡败,背后的议论慢慢多了起来。有人说:“科研机构都不一定能弄出来,他逞什么能?”还有人说:“不自量力瞎折腾,这回看他咋交代!”

  常广军很沮丧,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好几天也没理出个头绪,甚至有些后悔自己当初的毛遂自荐。攻关组也有人打起“退堂鼓”。

  了解这一情况后,旅领导分别找他谈心交心,鼓励他振作起来,重新再来。为了给他营造良好的环境,旅领导还专门在全旅军人大会上给他打气:“创新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不经历失败就不会有成功。常广军一年失败8次,至少他知道了这8种方法行不通,这也是他取得的成果。”

  更让常广军没想到的是,当年年底,他还被评选为“感动旅队十大先锋人物”。

  自请处分,关键时刻再获大力支持

  面对旅领导的支持,常广军暗下决心:“就算脱上几层皮,也要把项目搞出来!”

  9次、10次、11次……可连续试验了14次,竟然还是失败。

  常广军的压力越来越大,经常失眠。他总问自己:“干了这么长时间,花了这么多钱,万一真的研究不出成果,咋交代?”

  第15次革新失败后,他坐不住了:将项目书锁进铁皮柜,还写了10多页的检查交给旅领导,请求旅党委给他处分,并主动拿出自己积攒的几万元钱,偿还旅里拨给他的科研经费。

  “都说要包容失败,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常广军的举动,让该旅领导备受触动,他们专门召开常委会,认真反思:包容失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开始失败觉得没什么,可10多次失败后,大伙心里难免会犯嘀咕,真要无果而终该咋办?这一情绪不自觉表露出来,影响了常广军的创新积极性。

  认识到位后,旅党委再出“重拳”:为了鼓励常广军坚持攻关,不仅拒收他个人的钱,还追加了科研经费。同时,旅党委多方协调,邀请科研院所专家给予远程技术指导,将常广军送到军工企业“闭关求学”,并和装备生产厂家联系,协调所需特殊器材和零配件。

  旅党委的大力支持,让常广军走出低谷:“党委一如既往宽容鼓励,我一定打赢这场攻坚战!”他破釜沉舟,对15次失败原因逐一进行梳理,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

  2015年9月5日,伴随着一阵强劲的轰鸣声,常广军第16次攻关宣告成功:“某型野战加温器综合试验台”系统运行正常,性能参数全部达标。当年年底,上级专家组评定:“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实用性强,达到了军内领先水平。”不久,这一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本报记者 刘建伟 特约记者 向勇 通讯员 陈志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