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纪念抗日烽火中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博爱恤兵 医者仁心(图)
//www.workercn.cn2016-01-14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图云关旧址。记者 黄 娴摄

  贵阳图云关,为老贵阳九门四阁十四关之一,位于现今贵阳森林公园北门入口处,是抗战期间极具规模的战时医疗救护中心和军医培训基地——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和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坐落之地。

  近日,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贵州海外联谊会主办的“纪念抗日烽火中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暨林可胜教授学术座谈会”在贵阳市举行。海峡两岸相关人士不远千里,齐聚贵阳,共同缅怀爱国抗日侨胞林可胜和他组织领导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

  “我父亲谈得最多的就是林可胜教授,他所领导的救护总队对所有的抗日部队,不分国共,一视同仁,但凡需要,一并支持,真正体现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救死扶伤、博爱恤兵’的宗旨。”座谈会上,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队员后人杨永睻回忆道。

  林可胜早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专攻医科。1925年秋,他回到祖国,担任北平协和医学院生理科客座教授兼系主任,为协和医学院第一个华人教授。上世纪20—30年代,林可胜因发现“肠抑胃素”而著称于国际医学界。1942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声震撼着北平,林可胜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投身到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鉴于战争的持久性和医护人员的紧缺,他在贵阳图云关创设救护总站,除办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和训练示范病房以培养战地医护人员外,还附设药品及医疗器械制造厂。

  在图云关的救护总队工作人员平时有1000多人,高峰时连家属在内有近2000人。星罗棋布在山坡之间的队员宿舍十分简陋,以稻草搭成屋顶,竹片编成墙板。贵阳阴天多,降雨量大,房屋既不防水,又不防寒,从总队长林可胜到救护总队的普通队员,都住在这样的房子里。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