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会算账”的吕书记(图)
//www.workercn.cn2013-10-25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想在前头 做在前头 一心一意 为民谋利

“会算账”的吕书记

吕振华在办公楼前(8月13日摄)。 苑立伟摄(新华社发)

  初见吕振华,黑瘦的身板,稀疏的头发,说话、走路极快。身为中捷产业园区(中捷农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他“掌管”4.2万人口、268平方公里土地和百亿资产。

  但10年前,中捷还是一个只有1.6万平方米楼房的简陋生活区,到处是盐碱荒滩。2003年至2012年10年间,中捷的地区生产总值由3.79亿元增长到9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4000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6倍。

  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吕振华这样一个敢想敢干、会为民“算账”的领头雁。他说:“自己没有别的本事,中捷有4.2万人,我只会算计这4.2万人的经济学。”

  算好“利益账”

  园区、农民利益“双赢”

  中捷产业园区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渤海西岸。1955年,时任国家副主席朱德访问捷克斯洛伐克,获赠670套农机设备,国家随后用这些设备在沧州市筹建了一个国营农场,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中捷友谊农场”。

  1994年10月,临近不惑之年的吕振华来到中捷农场,担任常务副场长。那时的中捷,总资产只有6800万,债务却超过2个亿。吕振华大胆尝试,在农场领导和职工支持下,通过破产重组33家企业,使农场甩掉了巨额包袱,成为河北农垦战线改革的先锋。

  2003年,中捷农场改制为中捷产业园区,拥有了开发区的职能。作为“当家人”的吕振华,上北京、下江南、出国门,创造性地实行了“土地换年金”的土地转型方式。三四年之内,中捷全区15个村的15万亩荒碱地基本上全部完成流转集中,不仅使园区有了发展用地,还给原来以盐碱地为生的农民换来了每年的生活费、养老保险以及就业三重保障。

  当时,这给园区带来了极大的财政压力。2008年,1.2万农民的转型费就高达4000万元,几乎占中捷财政留成的一半。但吕振华坚定地说:“这笔支出,不仅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更符合园区开发的长远规划,会带来更多的回报。”

  中捷胡庄子村的田松山老人说,“现在我们家每人每月能领到500元转型生活费,我每月还可以领到800多元的退休金。养老保险政府每年还给补1000元。”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