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工会人物-正文
张雷威:精准扶贫先行者(图)
//www.workercn.cn2016-05-05来源: 中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扶贫的智慧

  即便是最偏僻贫困的农村,也是一个小社会。熟悉三农的张雷威深知,离开智慧,扶贫也会一事难成。

  “现在国家对农民的补贴名目很多,不少人形成了等靠要思想,甚至认为扶贫就是给钱,不然你来干啥,这就要求扶贫项目设计要合理,实施要精准,监管要到位,特别是要求村民自负资金和劳力到位,才能保证扶贫项目落地生根,起到致富引领作用。”

  养小尾寒羊、白绒山羊、秦川牛是老张扶贫中最常用的方法,但他既不简单给钱,也不大包大揽,而是每户给5只小尾寒羊,并协议年底返回5只,做到这一步,老张才继续扶持,然后又用返回的羊去扶持其他人。或者是选好白绒山羊项目后,承诺扶持羊舍和种羊,然后农户先建标准化羊舍,老张验收合格后才给每户5000元的羊舍钱;接下来农户必须自购20只母羊,养到繁殖期后,老张再给8000元扶持一只种羊。用这种方式,老张把贫困户的责任心、积极性就撬动起来了。“否则,他把羊悄悄吃了,或者随便弄个羊舍,你能把他怎么办?”

  基础设施项目,老张更不马虎,他坚持事必躬亲监督质量,每到工程节点必验收合格后,才拨付相应款项。“不管哪个村子,干部开口必然说只要有钱,你就放心吧,我们保证做好,但我还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机制。”

  有时,村干部之间的矛盾会影响到扶贫的开展,老张的办法是能调解则调解,实在不行就依靠镇干部。但严守一条红线:不介入矛盾。

  特别是在精准扶贫上,老张把他的多年的经验进行了理论化总结,并正在米脂县史家洼村、七里庙村付诸实践:第一类,50--60岁,擅长传统农业,但要给儿子娶媳妇或是供养两个大学生,很吃力,打工又年龄偏大;扶贫对策是舍饲养羊、适度养殖;目标是当年脱贫,次年致富。第二类,60--70岁,劳动能力有限,但没有家庭负担;扶贫对策是秦川母牛,村民自养一头,再帮扶一头,白天把牛牵到草地、河边,长缰绳钉镢,晚上回圈舍,饮水补饲料,劳动量不大,但一年两牛犊,小的一头三四千元,大的一头七千多元,完全可以脱贫。第三类,特殊群体,有病、残疾、智力有问题之类,即使给予帮扶也很难脱贫;在民政兜底情况下,扶贫对策是成立互助养殖种植合作社;关键是选出能力强、有担当、重公益的带头人承担规模化的养殖种植;通过股份分红,带动特殊群体增收脱贫。

  目前,这三类精准扶贫法覆盖了史家洼村全部贫困户、七里庙村65%的贫困户。其中七里庙村的香菇种植合作社,选准能人李华兄弟3人担纲,10户入股,去年6月建成两个香菇大棚。“今年正月开始上市,已经卖了1.2万斤,收入7.2万元;准备再建两个大棚,供不应求么。”李华很兴奋。

  成立合作社,扶贫款占了大头,现在刚起步,以后具体怎么运作,特别是如何让特殊群体受益,老张心里还没谱。也正是这个原因,去年已办理退休的他仍然在代表省市电力公司扶贫。“这事必须得解决,否则我走了,事情肯定黄。”

  老张的扶贫智慧受到广泛重视,杨凌农科院请他去演讲,他和盘托出后说了一句:“其实,干好扶贫工作不需要高深的理论,只要付出爱心、认真负责就行。”

  得失之间

  这一幕,永远定格在张雷威心中。

  那是第一次驻村,三年扶贫告竣,他卷被回城。一位老人拦住车子,老张赶紧下车。老人颤巍巍拿出一条猪腿。老张明白了:“这哪行呢?我怎么能要你的东西?”老人泪浊语切:“我老汉的心意,现在两个儿子一人给了一个,我必须给你一个,不拿不准走。”千推万让也得收,但他悄悄往老汉兜里塞了300元。车子走出好远,老汉拄杖遥望,还在风里招手。

  老张眼前模糊了。老汉有两个儿子,弟兄妯娌之间不是吵架不说话,也不管独居的老人。老大的儿子相了四五个对象,人家都嫌他没工作。老张放话能解决,老大两口闻讯来请。老张说:“能成,但有条件,第一必须孝顺父亲,第二兄弟婆姨和好。”两口满口答应。老张却说:“不急,等你们妯娌关系好了,有姿态了,我带酒去你家吃饭,成不?”然后老张又让村干部趁机做老二的工作。第二天,老大把父亲、老张、村干部和老二两口都请到家里吃饭,疙疙瘩瘩冰雪消融。老张兑现承诺,介绍孩子当了农电工,婚事也迎刃而解。

  16年的扶贫,老张付出的汗水、心血、伤痛乃至亲情多得说不尽,但实实在在的脱贫致富善果,特别是很多这类内心的触动,让他感到了生命价值。“如果我只想完成任务,3年就够了,没人强迫我,是公司有需要,我也觉得有意义。”

  若以为老张只管扶贫、不干其它就错了。扶贫的同时,他在公司换了4个岗位,每样都在公司、榆林市当上了先进,2012年还被评为省劳模。“不干则已,干就干好。我的习惯,早上躺在床上就想清楚办几件事,然后早半小时到办公室,把事情写在纸条上,一件一件办,公司的工作干完就下乡,从不间断。”

  分不清扶贫和本职谁专谁兼,反正都得干,所以就没有周六周日。开始,每逢周五要车,同事不解:“主席,星期六星期天也不休息?”老张哈哈大笑:“农民哪像你们城里人,还有星期六星期天啊?”

  在吴堡扶贫,有一次上山查看引水管,不慎绊倒,差点滚下山崖,左脚三处骨折,肿得脱不下裤子,但打石膏第27天,因为放心不下工程验收,就骗过老伴拄着拐颠簸上山,以至于一年后才告别拄拐,现在仍有影响。去年10月,带领村民买牛,遭遇大雨,一场重感冒导致肺炎、肺大泡,住院半个月。老伴、女儿直心疼:“都这把年纪了,何苦呢?”老张笑笑:“没啥,干事情哪有不吃苦的。”

  经常,女儿回家问:“我爸呢?”妈妈回答:“去农村了。”每到购年货,别家都是大男人往回提,母女俩看着羡慕,又想到老头还在山里慰问奔波,心里真不是滋味。曾经,女儿相当生气:“哪家农民有几头羊几头牛你都清楚,却不知道我在几年级!”

  其实,老张把对家人的亏欠都记在心里。去年7月退休,他第一件事就是买了一部7座旅行车:“我一直都有这个心愿,退休了,带上全家人,好好玩玩。”但扶贫的心似乎并未放下,他写了一首诗:无功少过安然退,品茶戏孙享天伦;精准扶贫事未尽,扶贫帮困勤咨询。(中工网记者毛浓曦)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