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五一劳动奖章-正文
王建生:40年一心只为传承修脚术
//www.workercn.cn2016-05-05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王建生,是百年老店清华池的首席修脚专家。在修脚行业这个平凡岗位上,他一直工作了40年。经过几代修脚技师的努力,清华池传统修脚术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王建生也被确定为传统修脚术的第四代传承人。从2000年至今,他先后为全国各地培训学员近千人,大学生传承人6人。

  学技法

  师傅找人当“脚模”

  1976年10月,18岁的王建生结束了插队回到城里,被分配到清华池当上修脚工。“当我听到被分配到清华池当修脚工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手脚冰凉,半天没缓过神儿来,第一反应是不愿意干。修脚这行业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说句不好听的,是伺候人的,搞对象都难。”说起当年开始学艺的经历,王建生还是记忆犹新。受当时旧传统观念影响,他从心里接受不了这个工作,46天没有到清华池报到,千方百计想换工作。在公司领导、师傅和父母的开导教育下,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清华池,走进了修脚室。

  几个月后的一天,一位患甲沟炎的四岁女孩由家长带着哭着跛脚走进工作间。师傅三下五除二地修好后问小女孩:“还疼不疼?”小女孩站起来感觉不疼了,顿时破涕为笑。王建生说:“从这件事我开始对修脚有了兴趣,转变了对修脚的看法和态度,没那么抵触,想学了。”

  王建生是幸运的。当时,清华池只有他一位学徒,而师傅有五六位。只要他有需求,每位师傅都会教他。后来,王建生正式拜传统修脚术第三代传承人杜德顺和刘振英为师,成了他俩的关门弟子。

  说起修脚的技法,王建生溜得像相声演员报菜名:“修挖起片分撕刮捏,这是修脚八法;支捏抠卡拢攥挣推,这是持脚八法;还有个后来总结的,持刀要稳、青线(脚部病变部位与健康部位的分界线)看准、动作要轻、腕活灵敏。基本功首先讲究指力和腕力。手指要捏得住刀,不能跑刀、‘放箭’,‘放箭’就是修脚时没捏紧、刀一跐溜伤着顾客了。要么顾客出血,要么自己出血,干这行得对顾客负责。”他左手掌大拇指根部有条约2厘米长的弧形疤,那是他刚开始“放箭”被片刀割伤留下的。练指力和腕力的过程中要结合持刀。修脚刀看似轻巧,其实握在手里很有分量,且不同的刀有不同的持刀方式,手指捏在刀身的哪个部位都有讲究。王建生在练磨刀时,“拿废刀磨,过两三个月有感觉了,刀和细浆石粘一块像是拉不开栓,火候就到了。”

  练了大半年基本功后,王建生开始实操,做“平活”,就是修脚垫这样最简单的活儿。在师傅坐镇之下,他第一次给客人修脚。“修灰指甲和脚垫,有点儿紧张,再加上那时候手不稳,结果修脚垫时把人家脚给拉出血了。那段时间,师傅帮我找来他的老主顾、老朋友,给我当‘脚模’,人家不在意受伤,还都鼓励我。”

  如今,王建生的手艺在清华池早已成了“活招牌”。

  搞创新

  修脚改为治脚病

  “脚病是怎么得的”、“应该如何预防”……随着王建生修脚技艺的日臻成熟,顾客的问题越来越多。这些问题难住了王建生。发现差距后,王建生专门买来医学专著读,包括皮肤病学、药物学、卫生学等,不懂就找专家讨教。

  自2000年以来,王建生大胆尝试和改进传统修脚操作程序,从以修脚为主转变为以治疗脚病为主。由过去在腿上修治脚病改进为设立操作台,统一手法,统一刀具消毒,使修治脚病逐步向医院治疗技术和环境标准靠近,并且逐步建立技师挂号制,诊疗记录建档制,彻底改变了几十年浴池修脚的传统工艺和方法。

  王建生还根据长期积累的治疗脚病的经验,运用所学医学知识,分析脚病患者治疗过程,发现有些脚病在医院治疗少的特点,在不断研究脚病种类、发病原因、治疗流程的前提下,逐步总结完善修治脚气、甲沟炎、灰指甲、畸形甲、瘊子、足跟骨刺治疗技法、技术流程等,并配置专门的治疗药品几十种,形成了一整套专门治疗各种脚病的技术标准,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患者前来治疗。

  在王建生的客人名录中,有不少外国朋友,有的还是驻华大使级人物,不但与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更对中国的修脚术崇拜不已。其中有位英国专家,被脚病困扰多年,在国外几次手术不愈,苦不堪言。后来,我国有关部门推荐他找王建生治病,他听说要去的是个浴池,起先很是怀疑,但当王建生为他治好后,不禁连连惊呼:“太神奇了!”并表示一定要把这次传奇经历告诉他的朋友。

  教徒弟

  倾囊相授不藏私

  上世纪九十年代,清华池处在倒闭的边缘。清华池在时任经理曹东彬的带领下,逐渐恢复元气后,开始举办修脚技艺培训班。当时,人们对修脚技艺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学习修脚技艺的人也随之增多,王建生以教师的身份在培训班传授修脚技艺。如今,清华池已经办了20多期培训班,学员上千人。而王建生的徒弟马玉龙就是他从当初的培训班上相中的。

  自从王建生收马玉龙为徒后,便耐心、细致地教马玉龙。“很多传统技艺失传的原因之一是师傅教徒弟时留一手,技艺越留越少,直至失传。”王建生接受了这个教训,将其技艺倾囊传授给马玉龙。

  在马玉龙眼里,王建生既是严格的师傅,又是慈祥的父亲。有一次,马玉龙在给一位病人修脚的时候,出现了小事故,感到很郁闷。王建生看到眼里,把他叫到跟前,拿张白纸,在上面画了几幅不同的脚指甲盖儿,比划着从各个角度怎样劈刀,把刀扎的准确,把剜在肉里的指甲抠出来。这样的教法,让马玉龙茅塞顿开。马玉龙说:“师傅教得很细。比如,挖瘊子,师傅从瘊子的生成、病变,到从哪里下刀,怎样止血,讲得细致入微。”

  “师傅不仅教我技艺,还告诉我怎样做人。”马玉龙非常感动地讲了一段王建生的往事。一天,一位80多岁的老人要挂100元首席专家王建生的号。王建生看了老人的脚病后,对老人说:“您这是小病,我徒弟就能看。您还是挂我徒弟的号吧,他的号只有20元。”马玉龙为老人看好了脚病。马玉龙说:“师傅给老人省了80元钱,但他的行为让我非常感动,也教育了我。我们的目的不只是挣钱,更主要的是为病人解除痛苦,让他们愉快。”

  在传授徒弟之余,王建生还萌生了编教材的想法。从2014年开始,王建生将修治脚病几十年工作积累下来的资料整理后,挑出最典型、最清晰、最好辨认的脚病图片102张,配上文字,由国家劳动出版社出版了修脚师历史上的第一本专业书籍《修脚图谱》。“希望不论是修脚师还是普通读者,都能够通过这本书,从感观上对各种脚患了解得更清楚、形象,更准确地对各种脚患做出正确的判断和修治。”王建生说。(记者 阎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