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王军:工人也要靠智慧工作
//www.workercn.cn2015-05-01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从个人创新到团队创新

  “一人进百步,不如百人进一步。”王军说,“是宝钢点亮了我,我愿意点亮更多的人。”

  王军还有一个头衔:热轧厂创新协会会长。2000年,在创新方面崭露头角的王军,被热轧厂领导委此重任,目的是将他这颗创新的“种子”播洒在职工中,不断开枝散叶,带动更多人走上创新道路。2008年,王军创新工作室成立,人员构成以一线工人为主。近几年,创新工作室培养出3名宝钢工人发明家。

  对一些动手能力强、又肯动脑筋的技术型工人而言,对现场设备进行小改小革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将自己所做的以创新成果的方式表现出来。热轧厂精轧首席操作幸利军就曾经历过这样的困惑。2002年,幸利军首创的一项操作技术使用情况较好,可却不知如何申请专利。王军主动给予帮助,幸利军的思路很快被打开,拥有了多项专利技术。如今,他加入王军创新工作室,成为骨干力量。

  在同事方斌眼里,王军亦师亦友。方斌告诉记者,自己的第一个专利就是在王军帮助下完成的,如今方斌也成长为宝钢小有名气的工人发明家。目前,在这个创新团队中有15名工人。不过,想要留在王军创新工作室,每人每年至少要有1项专利和1项技术秘密。对此,方斌觉得,达到这个要求“压力并不大”,因为在一线总能发现优化、改进的地方,大家也经常会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寻找创新的灵感。

  在王军的影响带领下,热轧厂许多人走上了岗位创新道路,成为热轧厂推动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力量。2014年,王军团队新增科研效益6603万元、专利申请数71.9件、专利效益1948万元、发明专利受理数35.35件、发明专利效益967万元、技术秘密认定数190.5项、技术秘密效益3775万元、合理化建议效益8232万元。

  “岗位创新和创新指导是我们志愿者一辈子追求的价值!”王军在宝钢第五届员工创新活动日发言稿中写到。 (本报记者 郑 彬)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