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老科学家们:这个时代的脊梁
//www.workercn.cn2015-11-23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西农979小麦、西农9号西瓜、秦油2号……

  辣椒大王庄灿然、杂交油菜之父李殿荣、白菜女王柯桂兰……

  这些闻名遐迩、大名鼎鼎的明星种子和农业科学家,长期以来立足西部,用青春、汗水和智慧,撑起了我国西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璀璨星空。他们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们。

  忠诚

  1943年出生在陕西杨凌李台乡五星西魏店的王辉,上中学时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一度曾以树叶、树皮充饥的他,深切体会到饥饿的滋味。“学农业科技,目的是不再让父老饿肚皮!”这个朴实的愿望,从此影响了他的一生。上农大、学农学、师从赵洪璋院士……近半个世纪,王辉就和小麦育种打交道。1991年,王辉育出了第一个小麦品种“西农84G6”。自此,他先后主持育成了11个小麦新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早熟、抗病、抗倒伏、高产等优点,深受麦农欢迎,显著提升了陕西省和黄淮麦区小麦的生产水平。特别是“西农979”实现了优质与高产、冬性与早熟、多抗与广适的良好结合,被农业部推荐为国家优质小麦主推品种,成为继“小偃6号”之后,30年来重振陕西小麦育种科研优势的品种。王辉因此荣获2012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推广区域各省市种子管理部门统计,从2010年到2014年夏收,“西农979”累计推广总面积约7786万亩,增产优质小麦23.4亿公斤,新增效益59.5亿元(净效益41.7亿元),为提升小麦品质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精神

  由于培育的“西农8号”在全国各种赛事中屡屡夺冠,王鸣教授成了全国顶呱呱的“瓜王”。许多年过去了,“西农8号”仍然是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中晚熟西瓜品种。“这个品种在东南亚地区销量也很大,在印度,‘西农8号’西瓜的市场份额占到了50%。”王鸣教授说。

  现在,退休在家的王鸣教授生活很简朴,家中的桌椅都很破旧,电视机、冰箱都快成了老古董。10年前,他的左眼黄斑变性,正面看不见东西,但进口药十分昂贵,所以他放弃了治疗,靠点眼药水维持。

  1994年的一天,王鸣教授去邮局寄信件,一张巨大的宣传画上那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从此,扶贫助学成了他的“必修课”。他先后资助失学儿童13名,2002年他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6万元奖金捐献给了希望工程办公室,2007年他又用获得的20万元何梁何利科学创新奖奖金,设立了圣爱扶贫奖学金。

  风骨

  “把青春献给祖国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梦想。”从20岁出头的上海姑娘变成两鬓如霜的陕西乡党,从充满幻想的女青年成长为终身奉献水土保持事业的女科学家,说起当初的选择,唐克丽的话简单而明快。

  “60年的时间,我3次考察黄河流域,行程10万里以上,其中步行考察就有3万多里。”虽然戴着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桂冠,但最让唐克丽骄傲的,还是这脚下走出的“资本”。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唐克丽心急如焚,建议国家尽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而今,83岁高龄的唐克丽老人留下遗嘱:黄河治理变清需要很长时间,我百年之后,骨灰一半撒进长江,一半撒进黄河,让我能看着生养我的长江、治理过的黄河。

  这就是老一代科学家的风采和风骨!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像王辉、王鸣和唐克丽这样的老科学家还有很多: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教授、植物营养学家李生秀教授、我国土壤水分学科开创人之一李玉山教授……他们扎根黄土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脊梁。

  (本报杨凌11月22日电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