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马远良:投身国防科技 此生矢志不渝(图)
//www.workercn.cn2015-07-21来源: 西安日报
分享到:更多

  马远良,1938年7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西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主持多种型号航空声纳研制,是我国在这一工程科技领域的开创者和学术带头人。  (资料图片)

  1961年,马远良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在西工大这片热土上开始了辛勤的耕耘。那年秋天,一本署名“渭闻”的“40804讲义”教材,由北京科教出版社出版,那时,北京大学水声专业也采用这本教材,殊不知这本教材竟出自当时年仅23岁的马远良之手。

  特殊年代

  研制成功第一代航空吊放声纳

  特殊年代里,马远良时刻感受着来自工程技术的困难和不小的政治压力。有一次,马远良乘坐的直升机在机场上方五十米悬停时,直直掉了下来。还有一次,直升机被迫在海滩上迫降。在船上或舰-机协同进行了几十次试验之后,才终于迎来1976年的一个明媚的春天。这天,马远良和团队成员等三人登上了进口不久的超黄蜂直升机,进行我国首台直升机吊放声纳设计定型试验,试验获得了成功。1976年冬季,352项目通过了航空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组织的设计定型审查,成为我国第一代航空吊放声纳。

  马院士1981年5月到英国拉夫堡理工大学进修水声信号处理。他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废寝忘食地学习研究,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完成了4项课题。1983-1984年,马远良组织了全国首次有关水下噪声控制的国外专家讲学,安排接待了前来帮助西工大进行水洞调试的加州喷气推进实验室专家,兼作英语翻译。持续的劳累,使他患了严重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大量失血后住进了急救病房,但马远良出院后继续埋头于工作。

  1987至1989年期间,马远良借助博士学位点创建狠抓研究生教育,深入开展前瞻性高新技术课题的研究。先后创立了任意结构形状传感器阵列方向图优化的“凹槽噪声场法”、间歇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鱼雷自导自适应技术等。把握舰载直升机反潜装备的大发展趋势,马远良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在1989年3个全国性联合体大比拼中,成功赢得了航空声纳装备研制项目。

  做教师是快乐的

  看到学生成长尤其快乐

  作为我国航空声纳研制领域的开创者和学术带头人,他不仅在科研工作中精益求精,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牢记使命,十分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学术互动,使他们在科学研究“真刀真枪”的实战中磨练成长,提高综合素质。他带出的学生,涌现出国家智能机器人专家组组长、中兴通信副总裁和技术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等一批拔尖人才。

  “做教师是快乐的,看到学生的成长和成就,尤其快乐!”他说,世界上只有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最容易把自己的人品、学识、乃至做事的风格传承下去。如今,马远良已年近八旬,但仍继续承担着研究生教育和航空声纳、国防973以及总装重大探索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研究工作。(记者 张潇 实习生 白丽亚)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