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战舰外科专家”罗俊华与海军雷达的故事
//www.workercn.cn2015-06-30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海军雷达修理界,提起“战舰外科专家”,人们就会想到南海舰队装备部某部高级工程师罗俊华。

  1989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罗俊华,在基层一待就是26年,出色完成了历次海军新型雷达装备入列的大修改造、维修保障、备件生产和科研攻关,荣立三等功两次,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一项,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08年,某舰艇出海执行任务前,某新型雷达天线不能对远距离小目标实施搜索和跟踪。由于生产厂家技术限制,该型雷达检测维修对国外专家依赖较大。为进一步掌握该型雷达修理主动权,上级专门请来罗俊华与国外专家一起检修装备,希望能有所收获。厂方专家提出暂缓出海、拆卸回厂检测的意见。舰艇出海怎能耽误?罗俊华据理力争,并立下“军令状”。他带领团队按照自己独创的“雷达故障现场摸排四步法”查明了故障,随后,又带领技术骨干连夜进行电路板制作,最终,在舰艇出海前两小时,成功研制出某备件,修复故障。根据此次修理申报的《某型雷达收发系统可靠性改造》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前不久,某舰执行任务前雷达突发故障,一位领导找到罗俊华说:“该型装备已修理过,但不仅没有排除故障,还使故障扩大了,你敢不敢上?”罗俊华略微沉思后说:“上,有什么不敢上。”他检测后,根据故障现象说:“必须研制出一套快速检测设备,不然,光整体检测就需要三四天,舰艇出海就要推迟。”他带领团队根据前期对装备的掌握,经过一个昼夜的苦战,成功研制出某型雷达便携式相控检测系统,并以此迅速找出并排除舰艇故障。罗俊华的发明将以往至少需三天的整体检测项目,缩短至1小时,对战损战舰重返战场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

  因国外技术垄断,外国引进雷达维修备件短缺、维护成本巨大。“不解决这些问题,装备保障永远受制于人。”罗俊华说。通过细心观察和学习,罗俊华和他的团队完全掌握了装备参数和易发故障特点,采用基于可编程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全新理念,对原电路进行重新设计改造,终于研发并仿制成功稳定性好、集成度高、体积小、成本低、便于维护的备品备件,仅此一项,年均产生30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

  2005年以来,罗俊华结合维修保障实际撰写《某型雷达4分机检修方法概述》《某型引外雷达远海技术保障思路》等多篇论文,组织完成某大型主战雷达部分关键器件可靠性分析研究、发明革新某型雷达便携式相控检测系统、某型舰艇导弹武器系统改装科研项目等10余项,这些科研革新均在军队得到了实践检验和应用。(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陈 杰 刘 淼)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