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赖远明:“挖山不止”的冻土专家(图)
//www.workercn.cn2015-05-25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挖山不止”的冻土专家

——记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赖远明

赖远明(左一)在实验室里指导研究生做实验。记者 陈发明摄.

  2006年,举世闻名的青藏铁路建成通车,这条攻克了高海拔冻土难题的铁路不仅吸引了普通游客,更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当年8月,一次国际冻土学术会议在兰州召开,赖远明作为青藏铁路冻土工程研究的主要参与者,带领外国专家乘车体验青藏铁路。

  当列车员介绍工程克服冻土难题的情况时,赖远明回忆起多年来倾注的心血,转过头看着车窗外任由泪水流下脸颊,“听到这些成果,我很自豪!”

  赖远明的自豪,源于他对冻土研究事业和他扎根的这片土地的热爱。在外出差,如果有人问起“你是哪里人?”,带着一口浓重南方口音的赖远明都会这样回答:“我是甘肃人。”

  “第一次听到冻土,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冻土一般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土和土壤。在我国,多年冻土、季节性冻土分布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1.5%和53.5%。

  “我国冻土面积居世界第三,高海拔多年冻土面积更是位居世界之最。”已经成为冻土科学研究顶尖专家的赖远明院士第一次听到“冻土”,是在很多年前一次出差的火车上,“与一位搞冻土研究的人聊天,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感觉浑身一冷,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1962年,赖远明出生在江西龙南县一个青山环抱、偏远安静的客家山村。作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1979年,赖远明带着荣耀和对知识的渴望到江西理工大学就读。

  本科毕业后,赖远明考入兰州交通大学土木系读研究生。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想过会来到大西北。“环境和南方差距比较大,气候干燥,刚来时流鼻血。第一次到食堂吃饭,主食居然是拳头大的黑馒头。”但是硕士毕业后,赖远明还是留在了兰州,而且还扎了根,“我在江西只待了21年,在甘肃已经32年了。”除了乡音未改,赖远明已经完全融入了西北。

  本科读矿山机械,硕士学位是土木工程。因为机缘巧合,赖远明的博士学位又一次跨行到了冻土科学。“虽然是3个不同的学科,但是以前学的知识为冻土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生性严谨的赖远明偶尔也会开玩笑,“我口才不好,就是因为我平时说话太少了,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

  1999年,赖远明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后,在次年被任命为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如何在富含冰且反复冻融的冻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并保证工程建筑的稳定?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冻土区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在气候变化条件下,冻土区环境与生态如何变化?现有各种建筑物是否会遭到严重破坏?……这些都是赖远明思考并必须克服的难题。

  思考着这些问题,赖远明这个南方人与高原冻土结下了不解之缘。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