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鹏:0.18毫米花丝焊接无痕
//www.workercn.cn2017-09-27来源: 中工网--《天津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鹏,通过变革工艺、创新设计理念,传承津派花丝镶嵌技艺。他焊就的花丝虽细如发丝,但用放大镜看,也找不到任何焊接痕迹——

0.18毫米花丝焊接无痕

王鹏展示津派花丝镶嵌技艺作品刘澍摄

  这些天,中国金属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德阳珠宝工作室创始人王鹏,正忙于设计制作花丝镶嵌冠冕,筹备明年法国个人艺术展。多年来,他变革工艺、创新设计理念,传承着濒临失传的津派花丝镶嵌技艺,今年又让它跻身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工作室内,46岁的王鹏拿着轧成1至2毫米粗的22K方条金,熟练地穿过手工拉丝板,反复拉伸10多次,拔圆成一根0.18毫米的单丝,比发丝还细。“这是花丝镶嵌的首道工序、行业基本功——拔丝。单丝再被搓成各种带花纹的丝,就是‘花丝’。当然,22K金是津派花丝镶

  嵌特有的。”王鹏解释着。

  花丝镶嵌,又称细金工艺,金、银、铜等都可抽丝,然后经焊攒堆垒等技法制成,镶嵌则是把金银薄片打成器皿或錾出图案,并镶嵌上宝石。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明清时期在宫廷首饰等御用品制作中发展成熟,成为“燕京八绝”之首。民国初期,从业者流落津城,得以借鉴西洋钉镶、盘钻镶、光边镶等镶嵌工艺,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津派花丝镶嵌技艺。王鹏正是这一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

  繁复的花丝镶嵌,有10多道工序,千变万化,最难的是焊接工序。一件作品少说数百个、多则上千个焊点。只见

  王鹏把焊粉倒进筛孔比发丝细数倍的自制铜筛内,均匀地撒在0.18至0.9毫米粗、22K金花丝织就的金胎上,手持焊枪,轻轻揉搓着火焰。焊药瞬间闪着金光,与花丝融为一体。

  原来22K金花丝镶嵌,一直存在焊接颜色不统一、造型易变形等问题。王鹏积极参与改进工艺,让比发丝还细的花丝焊接后无焊点,作品更加玲珑剔透。记者拿着10倍放大镜,观察他焊就的金胎,也没有发现任何焊接痕迹。

  当然即便工艺改进,花丝焊接依旧难:火候儿小,药化不开,花丝表面就疙疙瘩瘩;火候儿大,粗细不一的花丝吃火不同,容易断丝。经过30余年的摸索,王鹏早已对焊接时间、火苗大小掌控自如,焊活儿总是浑然天成。

  为了传承好津派花丝镶嵌技艺,仅在制作技艺上下功夫远不够,王鹏还不断吸收借鉴音乐、戏剧、绘画、雕塑、剪纸、刺绣等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发展创新设计理念,丰富完善作品。工作室展柜内摆着的异型珍珠镶嵌花鸟系列作品,灵感就来源于中国宋代花鸟画,又符合现代人审美,一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本报记者王洪宇)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