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夫妻银匠”潘志强和张谨:用心灵传承苗族文化
//www.workercn.cn2016-06-24来源: 劳动时报
分享到:更多

  在银饰手工艺术品制作展示舞台,有一对“夫妻档”银匠。他们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说起来,人称“夫妻银匠”的潘志强和张谨,果然是有缘份的。两人均为“70后”,不仅都出生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的黄平县,而且还是贵州苗族银饰工艺制作公认的传承人。

  作为苗族自治县的黄平,自古以来,银饰手工业便十分发达,有“苗族银饰看黄平”之说。潘志强从小就跟父辈学习苗族银饰手工艺品制作,地道的子承父业。如今,早已出师的他不仅能熟练掌握贵金属饰品的雕刻制作技艺,还能用金银铜等贵金属作原料,设计、制作十余个民族的民族手工艺品及其生活用品。妻子张谨,苗族,属家族里第五代银饰艺术传承人,她13岁时就随父学艺,擅长锻打雕刻,花丝扁丝等花丝技艺,其作品《银凤冠》还获得过首届中国长江流域民间艺术博览会“金菊奖”银奖。

  潘志强与张谨因银饰而结缘,最后走到一起,可谓“志同道合”。婚后二人在共同钻研银饰工艺之余,还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把苗族银饰工艺发扬光大。

  为此,在婚后不久,两夫妻就放弃了家中安逸的生活,毅然外出打拼,来到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古镇追寻自己的梦想。

  为了梦想异地打拼,对于以往只会埋首于手艺,不懂宣传经营的两夫妻来说,其中艰辛可以想见。最窘迫的时候 ,两人甚至有了“就快撑不下去”的想法。还好,在花溪区总工会和青岩镇工会的帮助下,两人的生计逐渐安顿下来,慢慢走上了正轨。现在,潘志强和张谨已经把青岩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一心扑在发扬苗族银饰的梦想上。

  谈及夫妻俩为何不在家乡守业而宁愿外出打拼的原由,一向沉默寡言的潘志强突然变得健谈起来。“这算是让我们的苗族银饰走出大山的一次尝试吧。”他这样说:“要晓得,我们的苗族银饰可谓灿烂多彩,不仅有银插花、银牛角、银帽、银梳、银簪、项圈、耳环,还有披肩、压领、腰链、衣片、衣泡、银铃、手镯、戒指等,这在中华各民族的首饰中可是首屈一指的。并且,苗家的每一件银饰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就是我们苗家独有的“银饰文化”,这样不可多得的“银饰文化”,在我看来,传承固然重要,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大山更重要。”(傅合连 本报记者 倪殷 摄影报道)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