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援藏干部姜方正:光明使者
//www.workercn.cn2016-08-25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挑战高原反应,迎接第一台手术

  4月24日,姜方正在西藏高原迎来了第一台急诊手术。患者是一个9岁的藏族小男孩,因与同学玩耍,不慎将铅笔芯刺入眼球,有失明的危险。但恰在此时,姜方正出现肚子胀,鼓得像皮球似的。一会儿就开始拉肚子,一趟趟跑卫生间,开始以为是吃了不洁的食物。问了老援友,才知道是因为休息不好遭遇了高原反应。因为胃肠道缺氧所致。自己虽然也是医生,但高原不可以预见性太多,心里难免有些紧张,幸好细心的老母亲在他的包里备了保济丸。他按内地剂量的二倍服用并坚持吸氧。到了23日晚上总算止住。可经过这次一番折腾,24日早上起床人已精疲力尽。他喝了点米汤,就往医院赶。

  到了医院查房,藏医米玛主任告诉他,小男孩是夜里送来的,听说来了浙江援藏医生,坚持要留在医院请浙江医生看看能否手术保住眼球。看着藏族同胞焦急无助的眼神,又看看米玛主任信任的目光。姜方正知道,如果不把这手术接下来,让病人外转,后果不堪设想。姜方正拖着疲惫的身体检查完后,立即布置米玛主任即刻准备手术。没想到小孩很配合,9岁的小孩硬是没吭一声,居然在局麻下完整取出钻笔芯一枚(手术当中见钻笔芯已几乎刺入眼内)眼球总算保住了。

  因为高原缺氧,加上眼科手术时常要屏气,姜方正第一次在遭遇了高反的情况下体验了戴着鼻导管吸着氧气做手术的感觉,虽然手术很顺利,但下了手术台两只脚却像灌满了铅似的,身上满是虚汗。虽然累,但开心的感觉还是满满的——累并快乐着!

  “世界屋脊上”首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眼科医生都知道,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少、恢复快、风险低、效果好等诸多优点,虽然在内地很多县级医院眼科都能开展,但在藏区却还是希罕之物,特别在4500米海拔能否顺利进行对设备、手术、医生都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可是该手术如果引进成功,将极大推动高原地区白内障手术的开展。

  面对如此简陋的眼科手术条件以及恶劣自然环境,开展一项新技术,姜方正心里充满了期待,但不免有一些担心。

  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超声乳化设备及显微器械从何来,选择什么类型的超声乳化仪?资金、高海拔的手术条件是否具备?万一手术失败,该如何面对?会不会带来了负面影响?……当他把这些问题向李华指挥长和盘托出,没想到指挥长听后,完全赞同,并表示指挥部会给予大力支持,但一再叮嘱,一定要扎实稳步地开展工作,确保手术成功。

  接下来,姜方正便着手准备,查阅相关文献、请教内地白内障手术老师。可是目前有据可查4500米海拔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未见相关报道。但老师都很支持,并且告诉其一些手术要点,注意事项,应该选择的机型等。姜方正决定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因为医院资金短缺,加上高原地区办事环境,如果等,估计一年半载的时间都不可能完成这个项目。因为有了指挥长的支持以及吕同府同事前期做的工作,姜方正与米玛主任商量后一致决定做二手准备。不等不靠,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预试验,因为有内地近三十多年的工作经历,姜方正便与几家公司取得联系,并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帮助。但很多公司均以高原地区公司业务没有拓展为由,予以婉拒。其实姜方正知道他们听说那曲,都被4500米的海拔吓趴了。在高原,不仅人会得高反,机器也经常会高反。要不启动不了,要不容易坏。

  幸好有家公司最后通过硬磨软施终于答应提供样机。这时姜方正他们犹如弹尽粮绝的士兵在悬崖峭壁边得到一把钢枪似的-绝地逢生,乐坏了!

  6月8日,机器运抵拉萨,姜方正不放心,非得和米玛主任亲自驾车到拉萨去接。戏称是去接“内地新娘”回家。怕路途颠簸对机器有影响,就把机器放在后座上,然后小心翼翼运回那曲,。7月8日,手术是一位藏族大妈。虽然在内地超声乳化手术他已很娴熟,但这一天还是有些紧张,反复查看了病人,检查了设备器械、消毒包,依旧给自己吸上氧……

  手术很顺利,次日早上查房,当米玛主任告诉他病人的视力恢复到0.8的时候,姜方正深深舒了口气,他知道酝酿已久的在4500米海拔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初战告捷——小米 步枪,扎西德勒!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