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文物医生(组图)
//www.workercn.cn2016-05-18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工作人员在书画文物修复室内对晚清书画金石学家钮嘉荫的纸本浅降山水图轴进行修复。将清洗干净的画芯覆上化纤纸,以便在揭展时保护画芯。

  丝织品文物修复室内,工作人员选用与文物同样材质的真丝绢面料,对修复中的清代真丝长袍衣领进行补配和加固。

  在陶瓷文物修复室内,工作人员对即将开始修复的明代嘉靖时期青花鱼藻纹大缸进行测量。每件文物修复前,工作人员都会对该文物的外观和病害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科学合理的制定出最佳的修复方案。

  另一张工作台前,穿着白大褂的李想正聚精会神地拿着一根细“笔”,为一件青铜文物清洗花纹。他上班十多年了。10年前,首博从孔庙乔迁时,他参与了一批馆藏重器的修复。

  停下手里的活儿,他说:“当年干得最多的就是清花纹。不过那会儿纯靠手工,天热,屋里还没有空调,汗滴答滴答往下淌。瞅瞅我们新家,多齐全。清花纹也用上洁牙器了”他指了指刚放在桌上的那根“笔”。

  “瞅,我们刻花纹的工具都是自己做的,这也算是出徒的必考项目。”倪炎随手一指,一排抽屉上贴着字条,分别写着磨头、钻头、锉刀、毛笔、刷子、刻刀、手术刀、镊子等。

  倪炎跟青铜文物修复组的同事们就是利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工具,为一件件饱经风霜的文物祛病诊疗的。

  顺着这间办公室往前,字画、陶瓷、丝织品等文物修复室里,工作人员都静悄悄地忙活着。

  “还不去吃饭!今天食堂加餐了!”赶上馆里其他办公室的同事回来了,站在门口提醒他们。

  “为什么啊?”倪炎一愣。

  “5·18博物馆日啊!咱过节!”

  老师傅停下手里的活儿,边收拾手边工具,边搭话儿:“不管什么节,不管火不火,活儿都急不得,得稳稳当当地干好了。咱手里的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

  文物医生都是寂寞熬成的。(记者 刘冕/文 孙戉/摄)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