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女工王玉琴:在平凡中追求完美
//www.workercn.cn2015-12-17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在平凡中追求完美

——记二九一御兴供热公司女工王玉琴

  人有多种追求生活的方式,有的追求名利、有的追求物质,有的追求平淡……王玉琴就是普通生活中追求平淡的代表。她用真心和真情在经营着小家,也用朴实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在管理着拥有9个大类2500个小类的物资库房。由于王玉琴无论在家中还是库房管理工作中始终信守的是经营,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2014年,王玉琴被红兴隆管理局工会授予:首届“十大杰出女性人物”光荣称号;2015年3月被农场工会评为:“三八”红旗手;2015年3月;被黑龙江农垦工会委员会授予:“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王玉琴今年44岁,是二九一御兴供热公司的一名普通库房保管员。但她以不服输、不做好自己不罢休的性格,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追求着完美。

  1993年春,22岁的王玉琴和丈夫结婚,当时生活条件不是太好。为填补家用,精明能干的王玉琴将自家1亩多地的菜园扣上了大棚,种上了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又养了100多只大鹅维持家用。在家人的眼里,王玉琴是一个很朴实,能过日子的人。可这势必是小打小闹,只能维持生计。 

  95年,当地大米市场走俏,大米加工是致富好门路。头脑灵活的王玉琴瞄准之一势头,决定开办大米加工厂。想法一出,遭到丈夫拒绝。“开大米加工厂需要一大笔资金不说,我上班,你一个女人根本干不了”。王玉琴和丈夫说:“你就让我试试”。经过软磨硬泡,丈夫妥协了,王玉琴向公婆借了两万元钱,边改房子,边购设备。当时,加工一袋水稻可赚两到三元的加工费,当时每月也有三四千左右经济收入。

  王玉琴结婚时身体就很单薄,加之,生活条件不是很好,带儿子时,王玉琴身体就很虚弱。丈夫在基层农业单位上班,加工厂和屋里屋外的活就全落在她一个人身上。每天吃饭将就、对付、营养不良。94年9月,儿子只在母体里享受了七个多月便来到了这个人世。因儿子早产,身体状况始终不健康。2006年,她放弃自己亲手创下的大米加工业,开始到佳木斯陪读。她决心不让儿子过早地面对生活的艰辛。经过6年陪读,2012年,儿子江壮以文科652的高分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当接到通知书的一刹那儿,王玉琴再也掩饰不住内心激动的心情,流下喜悦的泪水。

  在陪读期间,孩子每天晚上要学到十一二点,她就会陪到十一二点。因孩子每天学习较晚,早上不愿起床,为让儿子每天都能有个愉快的心情,她叫儿子起床时,每次都会给儿子起个小昵称。面临高考,王玉琴每天都和孩子聊上半个小时。尤其是高三冲刺阶段,孩子学习压力大,她就充当一个“忠实的听众”,让儿子尽量把负面的情绪宣泄出来……就是这些细小微妙的教育方式,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孩子,成了孩子学习的动力。

  6年陪读,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短,往家里打电话也只能报喜不报忧。枯燥、乏味,苦辣与辛酸,王玉琴一个人默默承受。孩子看到妈妈每天除了给自己吊着样的做,自己却省吃俭用,连件像样的衣服都不买,连闭路费都不交,聪明懂事的孩子内心也非常了解妈妈的用心良苦,把妈妈的陪读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在孩子的内心深处切实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在孩子的眼中,母亲就是最伟大、最坚强的。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