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穆沙江·亚森:“我的心里燃烧着一团火”
//www.workercn.cn2015-11-06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报道传统文化对我来说非常享受,我可以一边欣赏,一边报道。”坐在家里简陋的炕上,穆沙江咧嘴笑着,蹲坐一旁的老父亲对儿子投去骄傲的目光。

  穆沙江曾专门跑到图地扎克尔家拍摄农家婴儿的冬季取暖方式。

  现在只能从留存的照片里看到全过程。图地扎克尔的老婆将牛、羊的粪便晒干,砸成粉末,使用两种粪便的原理是:羊粪作为取暖物能持续提供热能,加一点寒性的牛粪便于调和热度。她取出在炉子里烤得滚烫的大块鹅卵石,放在细腻的粪粉中烘热,待所有粪粉都热乎乎的,取出婴儿的包被,铺满厚厚一层。

  穆沙江说:“以前山里没有煤,都用柴火烧炕,火一熄,屋里的温度会立即下降,这种方式至少可以保证婴儿不受冻,烘热的牛羊粪便都是纯植物,能够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还能活血。”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到来,这些传统都消失了!”穆沙江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虽然理解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心里仍感到遗憾,他一共记录了近20种已经消逝的维吾尔族传统生活方式。

  除了传统文化,他还关注农民的生产生活、春播秋收、学生教育、好人好事、经济发展变化等不同领域的新闻……他不断地从报道中寻找到新的乐趣。

  2006年,在新疆少年报成立5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穆沙江作为全疆受邀的10位特约通讯员之一,到乌鲁木齐领奖。“当时,我就觉得这辈子值了!”穆沙江说。

  在亚洲中心时报副总编辑艾尼瓦尔·阿布拉心中,穆沙江谦逊、善于倾听、不爱说话。他说:“在本报分布全疆的所有通讯员中,穆沙江是最优秀的,我们每年都邀请他来乌鲁木齐参加报道交流会。”

  在路上的大多数时间,穆沙江都是孤独的一个人,他会带上收音机或书打发路上的时间。最初踏入农民记者队伍时,穆沙江曾有3个要好的伙伴,但他们发现当“记者”根本无法养家糊口后,就放弃了,还劝他“也别写了”!

  可穆沙江是发自内心地热爱采写报道,他一直坚持着。在他家里,各类获奖和培训合格证书铺开来,能摆两平方米,各类报刊上发表的文章贴满了20个厚厚的剪贴本。为了弥补没有上大学的遗憾,他用3年时间,考取了新疆大学维语言文学的大专学位证书。

  穆沙江把自己稿费收入的大部分都用来订阅维文报刊。最近两年,叶城县为了鼓励各乡镇的通讯员,年底会按照刊载量给予农民记者们奖金,这极大地改善了穆沙江的生活。

  随着网络的普及,穆沙江发表作品的平台也更大了。仅去年一年,他就在各类报刊、网站刊登了600篇报道,其中绝大多数是图片新闻。“叶城的变化太大了,我恨自己没有更多时间捕捉这种变化!”穆沙江说。

  如今,穆沙江已经在乡镇小有名气,到各地采访时,很多人都会喊“穆沙江记者来了”。“大家都非常信任我,不干好可不行!”有人找他报道私事,穆沙江会直接拒绝,“新闻可是有标准的!”

  常年累月的四处奔波让他身上伤痕累累,趟冰水和受冻给他带来了严重的关节炎,走路不得不慢吞吞的。他最近有了另一个计划,期望培养孩子接替他的工作,“位于南疆的叶城还有很多变化和美好需要更多人来发掘”。

  “我内心燃烧的火一直没有熄灭,还有很多事情令我感到好奇,我会一直坚持写报道,直到走不动的那一天!”穆沙江目光坚定地说。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