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支月英:35年山旮旯里的守望
//www.workercn.cn2015-09-10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我叫支月英,来自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我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一名坚守山区教育35年的普通教师。我脑海中一直坚定一个信念,当老师不能缺少师德,我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选择了做山区的孩子王,就要毕生以我为人处世的原则和以生为本的教育去赢得孩子、家长的尊重。

  35年来,我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区小路;想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区教育;心中始终笃定一个目标,那就是教好深山里的每一个孩子,做一棵大树守望那片深山,为那片贫瘠的土地播种希望。

  35年的山区教育和生活经历,让我拥有了酸甜苦辣的记忆。35年山旮旯的守望,让我收获了人生的无比幸福!今天就让大家一起分享我35年坚守山区教育记忆中的某个片段!

  那是1980年,19岁的我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距县城70多公里的澡下镇泥洋小学。当我满怀憧憬坐班车到终点站下车打听泥洋小学时,老乡指着朝天的山路告诉我,沿着这山路走20里地就到了。我挑着行李,独自一人,走了二个多小时崎岖山路,才踏进了泥洋小学的大门。那里海拔上千米,人烟稀少,不通班车,出门全靠二条腿。我学会了挑担,从山下把学生们的课本、教学用具、生活用品挑到学校。我学会了开荒种菜,过起了自给自足的山区生活。每当夜晚,窗外山风呼啸,鸟兽怪叫,吓得我不敢入睡,多少次毒蛇出没睡房、千脚虫爬上床和我作伴!恶劣的环境,艰苦的条件,新老师们来了半年一年就走了,我却始终坚守着,我深爱着大山里的这些孩子们,每当我对视他们渴望知识的双眼时,会更加坚定坚守山区教育的决心。

  我孜孜不倦地教孩子们语文、数学、画画,和他们一起玩游戏,很快孩子们爱上了我这个“大姐姐”,我生病时总有孩子带来一个个滚烫的熟鸡蛋,逢年过节,总有乡亲们给我送来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

  山野的乡亲、孩子们越来越喜欢我,上级也充分肯定我。1984年,我当了泥洋完小的校长,从此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我既要承担日常语文、数学教学任务,还要做好三门村小、白洋村小两个教学点的管理工作。学校文体设施简陋,我就带领学校老师就地取材,搭乒乓球台、挖沙坑,努力地开足开齐每门课程,我还经常到学校的两个教学点听课、评课,抓教学质量。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教学质量在全乡名列前茅。

  为了工作同家人离多聚少,老公开玩笑说:“我这一辈子都没有真正的家,学校才是你的家”,女儿也说:“你是一位称职的老师,但不是一位称职的好妈妈”。我母亲临终时最后一句话仍劝说:“女儿,下山吧,那里太偏太远太若了”。我没有听老母亲的话,让老母亲带着对我的牵挂走了。

  就这样,我在深山里教育了整整两代人,自己也从一位风华正茂的“支姐姐”变成了“支妈妈”、“支奶奶”。由于长期高负荷工作,2000年后患上了甲减、声带结节等,终身吃药;2006年我的右眼视网膜出血,导致几近失明。

  2012年,组织上再次考虑到我年纪偏大,身体欠佳,决定调我到镇中心小学任教。正在此时,距离泥洋学校十多里的白洋村民,也是我曾经的学生们请求我到白洋教学点任教,于是我拒绝了组织的照顾,毅然来到了条件更艰苦的白洋教学点。我的家人很不理解:“别的老师都是往山外走,而你一大把年纪了还要往更偏远的深山里钻,你这是图个啥?”我并不伟大,我只是一个人民教师,在内心深处,我知道我离不开山旮旯里的这些孩子们。到白洋教学点后,我积极抓教学、提高课堂质量,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就近上学了。2015年,我们教学点实施了标准化建设,盖起了新的校舍,装备了现代化的数字教育设备,办学条件更好了。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山区教师,只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只希望教好大山里的每一个孩子,党和政府却给了我许多的荣誉,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35年前,从我踏入校门、站上讲台的第一天就笃定一个信念,守望那片山区,教好每一个孩子。我用青春和35年的坚守做到了。我离不开那里的孩子们,我还将继续坚守,直到永远。(支月英系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