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老“北齿”黄骅安新家
//www.workercn.cn2015-07-21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周日下午,68岁的张万朋在北京定福庄坐上公司大巴,前往北汽黄骅汽车产业园的“北齿”新家。全程220公里,他坐了3个小时。

  作为在“北齿”工作40多年的老员工,张万朋说自己“就像这齿轮上的轮齿一样”,跟着厂子一步步走过来。

  北京北齿(黄骅)有限公司,前身为北京齿轮厂,由一家胡同工厂起步,到上世纪90年代初,逐渐发展成为全行业的领头羊,辉煌时共有员工4000多名。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北齿”先后从市中心搬到东三环的双井,再到五环外的定福庄。2013年,企业开始规划整体搬迁河北黄骅汽车产业基地,2个月前,厂子刚刚搬迁完毕。

  企业去哪,我就去哪

  计量科科长马春玉和丈夫李四平都是老员工,两人去年10月一起随工厂搬迁,来到黄骅。一起来到黄骅的双职工还有不少。

  在所有京籍外迁职工中,到黄骅最早的,要属现在公司经营管理部副经理白冠杰。“我是‘北齿’培养的,想得比较开,决心下得也早,‘北齿’去哪我就去哪。”

  当然,从首都迁到河北的一个县级市,这个决心并不好下。白冠杰回忆,搬迁那会儿,有一次自己随车押运物资,上午10点多从北京出发,由于大雪封路,加上视线不好,车队迷了路,幸遇一辆开往黄骅的轿车带路,车队才在深夜12点抵达目的地。

  生产保障部副经理杨洁也是“先遣队”的一员,她是“北齿”所有机器设备的大管家。2014年2月,杨洁来到黄骅,为提前安装设备做准备:“6、7月份,我们将新购的设备拆装进厂,再安装调试,一天下来,衣服就没干过。不过,看到空荡荡的厂房被整齐的设备填满,心也变得充实了!”

  废弃铁屑循环使用

  在黄骅汽车产业园,“北齿”4万多平方米的新厂房通透明亮。“来到这边之后,厂区面积比老厂大了一倍,生产环境也比以前好了许多。”北京北齿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说,“选择黄骅,看重的是环渤海经济带的发展趋势,它能更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发展空间,比如这里突出的区位和港口优势,以及丰富的土地和人力资源等。”

  2014年11月在黄骅试生产以来,目前已恢复了1/3产量、1/2产值,企业在转移中实现转型升级。“不管在哪里发展,市场不能丢,人心不能散!”张伟说。

  “老厂用的都是机械车床,现在的新设备全是数控车床。”杨洁介绍,“比如我们引进的德国格林森磨齿机,是目前国际上最领先的齿轮加工设备,它加工的精度只有头发丝的1/7。现在我们可以生产出轿车用的变速箱,产品已经打开意大利、俄罗斯等国的市场。”目前,新工厂整体装备焕然一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精度等级也大幅提升。

  在车间的一个废料回收站旁,工人们用推车把废弃的铁屑推到这里。“新厂建设时,我们专门引进了这套回收设备,把废弃的铁屑压块脱油,循环使用。”白冠杰介绍。

  白天上班,晚上办班

  下午5点,到了下班时间,机器声停了下来,各车间学习室的灯亮了。

  变速箱一车间里,张万朋正在给员工示范讲解。“每天下班后,我们都要就质量管理、效率提升等问题开展讨论和培训。”张万朋说,“眼下正是新厂爬坡的关键期,大伙儿都是铆足了劲拼命地干。”

  为了不让技术人员出现断层,两年前,“北齿”就开始从黄骅招募员工,先到北京培训,再随企业迁回黄骅。随着一大批年轻员工加盟,企业也一下子变得“年轻”了很多,员工的平均年龄从40岁下降到29岁。

  目前,北京北齿(黄骅)有限公司568名员工中,随工厂外迁的京籍员工共104人,其他多为就地招聘的新员工。为了留住核心技术人员,“北齿”想方设法提高员工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除了住勤补贴外,随迁职工如家属有就业需求,公司工会也会酌情在本地安排岗位。这方面,地方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党群工作部副经理兰江波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