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高铁焊接大师”李万君:焊枪绘就神奇天路(组图)
//www.workercn.cn2015-04-2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不懈创新,“智造”高铁“飞毛腿”

  2004年,中国开启高铁时代大幕,和所有长客人一样,在转向架制造中心焊接一车间的李万君,心潮澎湃,摩拳擦掌,准备好好大干一场,让中国铁路客车实现“贴地飞行”。

  转向架是轨道客车的走行部分,就好比人的两条腿,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运行速度、稳定和安全,因此,转向架制造技术,被列为高速动车组的九大核心技术之一。李万君暗下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的精湛技艺,为高铁安上可靠的“飞毛腿”。

  2007年,作为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主力车型,从法国阿尔斯通引进的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在长客试制生产。列车转向架横梁与侧梁间的接触环口,是承载整车约50吨重量的关键受力点,也是决定列车能否实现速度等级提升的核心部件,按常规焊法,因焊接段数多,接头易出现不熔合的缺陷,质量根本无法保证,一时间成为阻碍生产的拦路虎。

  “能否一枪把这个环口焊下来呢?”李万君的想法,连法国专家都认为是“匪夷所思”——周长600毫米的环口周围,有横梁和其他障碍绊脚,就算拿毛笔围着走一圈,沿环口画出的笔锋粗细都无法保证均匀一致,更别说提着焊枪了。

  艺高人胆大的李万君,决心一试。他在模型上反复演练,一边沿着环口不断变换体态、步伐和呼吸频率, 一边端住焊枪匀速往复摆动,随时调整电流电压,精准控制熔池温度……经过1个多月摸索,终于交出了合格样品,经超声波检测和射线探伤,焊缝完美无缺!

  立足于此,李万君归纳总结出了“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掌握该操作法后,每个成熟焊工都能将这个“卡脖子”的环口焊接一气呵成,并保证质量,这项创新技术,也迅速被纳入长客生产工艺文件中。

  “这是当今世界上最高级的焊接机械手都无法完成的动作!”目睹中国焊工的鬼斧神工,一向高高在上的法国专家大为震惊,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生产质量比他们规定的技术标准还要高,不仅吸收消化了,而且超越了。

  2010年,长客采用全新工艺研制出一款车,新工艺要求转向架横梁与侧梁之间管管对接,这种结构从没见过,使用传统手工焊接方法,达不到工艺要求,为此,公司引进了氩弧焊管管半自动焊机,可试焊了两个转向架的8个口,竟全部报废。

  关键时刻,又是李万君挺身而出。他将半自动焊设备套在管上,焊枪对准管缝,凭借丰富经验,手动调节焊嘴摆动幅度和前行速度,根据不同焊层确定不同的电流和电压,结果,试验的焊接构架全部合格,一举填补了我国氩弧焊焊接转向架环口的空白!

  “据此,李万君总结出了《氩弧半自动管管焊操作法》,并成功获得国家专利,不仅在各种出口城轨车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也为我国以后开发和生产新型高铁提供了宝贵依据。” 长客工业化部焊接博士段珍珍感慨地说:“解决现场工艺问题,李万君最有办法,有时我们研究了一天,不如他提一个建议,这是一种很好的互补。”

  “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不能光靠有限的科研人员,我们每一个技术工人都要争当创新主角”,李万君对记者说:“这就好比我们生产的动车组,节节都给力,动车才精彩!”

  本着这一想法,李万君积极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先后摸索出20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法,完成技术革新70多项,助长客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累计为企业直接节创效益800多万元,至于为我国批量生产高铁所作出的间接贡献,那就“大得无法衡量”了。

  技能报国,屡拒国际猎头

  就在李万君厚积薄发,尽展“技能报国”之志的过程中,一项项荣誉纷至踏来:吉林省高级专家、中国北车金蓝领、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全国技术能手、火车头奖章……在此前后,众多国内外猎头也盯上了这个“焊接奇才、无价之宝”,常有企业向他暗抛橄榄枝。

  其实,早在2002年,日本一家大型船厂就“相中”了李万君——当时,李万君被省外办选中,赴该船厂劳务输出一年。由于不相信中国人的技术,在焊接两个船舱盖的重要连接口时,日方重金外聘了一位本国专家,后来偶然发现,李万君焊这个部位竟有如神来之笔,质量水准甚至在日方专家之上,从此,谁见到他都恭敬点头:“李桑,中国来的高手!”

  一次,焊接吊耳时,高难度的“挑立焊”难住了头发花白的日本管事——这种焊法要求自下而上焊接,对熔深和熔池形态控制有特殊要求,连针鼻儿大小的缺陷都不能有,现场诸多业内专家均力不能逮。紧要关头,只见李万君屏住呼吸,稳操焊枪,让炽热的电弧灵巧地游走在坚硬的母材之上,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全部操作,且完美无暇。分外挑剔但崇尚技能的日本人,纷纷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

  一年劳务期满之际,船厂极力挽留李万君,但被他婉言谢绝。李万君归国后,日方老板岩永每次来中国,还都会去看望他,一起吃个饭,叙叙旧,足见对他的敬重与不舍。

  2005年,几位新加坡客人见识李万君的惊人技艺后,也是再难割舍,开出“10倍月薪、全家绿卡”的条件,盛情邀请“李先生”赴新工作,同样被他婉拒。

  多年来,所有外界高薪聘请,李万君无一例外全部回绝,很多人认为他“冒傻气”,但他说:“钱永远挣不到头,没有长客,没赶上高铁时代,咱啥也不是,人不能忘本,咱得回报企业,报效国家,干好高铁,到时候让老外给咱中国人打工!”

  “既然铁定心留在长客,不如趁现在功成名就,调到管理岗位去,何必苦哈哈地待在又脏又累的生产一线?”不少人善意地提醒李万君。实际上,公司领导也曾就此征求过李万君的意见,没想到,他本人却并不“感冒”。

  “厂里大学生有的是,不缺管理人员。我是一名技术工人,如果离开生产一线,手艺会慢慢荒废,也没法参与项目攻关了,还怎么为企业最大程度创造价值?”李万君说。

  怀着这份赤子之心,李万君一如继往,脚踏实地行走在焊花飞溅的生产线上,不仅用精湛技艺屡屡超越外方技术标准,还开始参与制造标准、甚至创造标准。

  2008年,长客从西门子引进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技术,因德方此前也无如此高速的运营先例,转向架制造成为双方共同攻关的课题。带着领导的重托,李万君作为“焊接工艺评定专家组”成员,参与编制了《超高速转向架焊接规范》,解决了批量生产的难题。

  此后,针对员工操作技能参差不齐,没有具体规范的问题,担任车间焊接监督组组长的李万君,还陆续制定了《转向架铆焊工标准操作手册》《各种车型焊缝接头的修磨标准》《焊接艺术化标准》,把自身严谨的质量追求,变成了广大焊工的操作规范。

  “普通车型时速80 公里,结实就行,但制造高铁,掉一个焊渣儿都可能造成车毁人亡,必须表里如一,既不能有丝毫瑕疵,还要美观整齐,让每一个焊件成为艺术品”——遵循李万君制定的操作标准,车间焊接质量大大提高。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