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春运“老兵”杨明增:半生心血注长龙
//www.workercn.cn2015-03-05来源: 中工网——《山西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29年,安全值乘380万余公里,相当于绕地球97圈;

   29年,运送旅客1000万余人次,相当于山西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一;

   29年,他始终奋战在春运一线;

   他叫杨明增,是太原铁路局太原车辆段的一名车辆乘务员,同事们都亲切地叫他——老杨。

   “年轻”的老乘务员

   2015年2月5日,凌晨3时,老杨准时来到库检值班室,听取值班员传达指示后,整理好工具材料,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当天他和另外3名乘务员担当K7807次的值乘任务。

   说起老杨,同事们个个儿都挑大拇指。乘务长王建忠说:“别看已经59岁的人了,干起活儿来样样不输年轻人。每次入库修车都是头一个干完,然后还帮别人搭把手。”

   2月的大同,早晨气温直逼零下21摄氏度。3时15分,老杨来到了客技库,开始对一列钢铁长龙进行出库前的最后体检。在列车一端插上防护号志,老杨背上工具包,拿上检点锤,深吸一口气,精神抖擞地开始对车辆下部进行技术检查。“他们都叫我老杨,可我觉得自己一点也不老。”老杨一边说着,一边不时地用检点锤“叮叮当当”敲击着车下走行部和悬吊装置,生怕漏掉一个部件,“这些部位关系到列车的运行安全,锤敲、耳听、眼看,一点儿都不敢马虎。”老杨平淡的话语里透露着一股强烈的责任心。

   老杨干铁路客车这一行已经29年了,几十年如一日,踏实工作、认真负责,发现并处理了一万余件车辆故障。望着仔细检查过的列车,老杨的心才踏实下来,黝黑的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

   变废为宝的草根专家

   老杨有个“百宝囊”,这是众人皆知的事。老杨处理故障又快又准,有一半是它的功劳。

   一说起这事儿,老杨随手拿过一个磨得发亮的旧皮包,兴奋中难掩些许羞涩。“都是自己干活用的工具,没啥好显摆的。”说着,陆陆续续从包里拿出来十几样小工具。

   “你看这个试灯,是我用万用表的表笔和48伏小灯泡做的。能检测漏电和断路故障,这小家伙可比万用表好用多了,也更直观。”

   “还有这个接续线,也是我自己做的。长度可以自由伸缩,处理应急故障可少不了它。”

   “这是我自制的变压器,能在220伏和48伏之间自由转换……”老杨津津有味地细数着他的这些小发明和小制作。

   “老杨平时就爱鼓捣这些小玩意儿,快报废的东西经他手里这么一过,就又能派上大用场。”一旁的同事抢着说。

   29年前,老杨从事上了客车工作,从那时起,他就爱上了这一行。仅有初中学历的他,自制了100余件各种小工具,几乎车间每个乘务员的包里都常备着一件“老杨制作”。而他,也因之成为大家公认的技术能手。

   “老春运”的支南梦

   为缓解我国南方春运客流压力,实现亿万国人的“回乡梦”,每年春运,太原铁路局都要抽调上百辆绿皮车体和几十名车辆乘务员支援南方的旅客运输工作。老杨,曾经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究竟参加过多少年春运支南工作,老杨已经记不清了。“从我认识他,就知道他是老春运,每年都去支南。”老杨所在乘务队的队长陈雁军说道。

   为此,老杨的老伴也没少唠叨:“都快退休的人了,你还图个啥?”每到这时,老杨总是呵呵一笑:“都快退休了,我总不能给单位拖后腿吧?再说了,以后再想坐免费的火车也没机会了。”老伴儿看他“顽固不化”,渐渐地也就不再说啥了。

   29年来,老杨一直随着列车南来北往。尤其是在春运的节骨眼上,他从来都是随叫随到,“老杨参加春运支南起码有十几年了,”车间党总支书记王旭东回忆道。“今年,我们不让他参加春运支南任务,必须在家和老嫂子过年。”

   “不参加春运,这心里空荡荡的,就让我给大伙儿讲讲春运经验吧。”老杨向车间提出了条件。

   这不,虽然今年不参加春运支南了,老杨却比平时更忙了,休息时间,总能看到他给支南乘务员讲课的身影。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