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陈军:一次伤情的触动 17年的默默坚守
//www.workercn.cn2015-02-25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江苏连云港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分会会长陈军

一次伤情的触动,17年的默默坚守

    2015年2月5日,江苏省连云港市志愿者协会、无偿献血志愿者分会会长陈军获评江苏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近日,笔者专程采访了他。陈军今年36岁,家住连云港市海州区朐阳街道,从事个体经营工作。自1998年开展无偿献血以来,陈军已连续17年累计献血38000多毫升,个人志愿服务达17219小时。2006年,他成为港城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并成为眼角膜捐献志愿者。

    一次伤情的触动,让他踏上无偿献血爱的旅程

    “第一次献血是在1998年10月1日。”身材高大、话语朴实的陈军回忆说,“那时,我对献血知识了解并不多,心里还有些紧张。记得在那一年多前,一个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好朋友,因车祸失血过多,救治无效,在我眼前离开了,让我很伤心。那时我一直在想:如果有充足的血源,我的那位朋友也已结婚生子了,至今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第二天,他就瞒着家里人,第一次偷偷到连云港市红十字中心血站献血,当他挽起袖子,看着针头扎进静脉血管,鲜血从体内涌出的那一刻,心里的紧张感随之消失。

    “血没有替代品。每献一次血,就可能救活一个人的生命。”这成了陈军的一个理念。打那以后,陈军只要身体许可,不论在家还是在外,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挽起衣袖献上自己的鲜血。2013年在京旅游,他献了400CC;今年1月陪同海州区市民王金娥赴京进行跨国骨髓捐献时,又献了一次血。“好人总有好报”是陈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妻子当年在婚宴上的一句话,让他更加坚信这一点。那一天,当主持人问新娘:“你最爱新郎的哪一点?”“一个对陌生人都能挽起衣袖给予无私的帮助的人,不是最值得人信赖、最值得人去爱吗?”有了最亲爱的人支持,陈军从事志愿志工作的热情就更高了。

    坚守大爱,他成为港城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

    在献血的过程中,陈军逐渐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更加直接地挽救他人生命。2001年,陈军报名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2003年正式登记进入中华骨髓库。

    “只要能挽救他人的生命,对我来说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2006年4月26日,陈军得到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连云港市红十字会接到中华骨髓库江苏省分库通知,他与南京一名15岁的白血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陈军坦言,当时最大的阻力来自家人。一方面,父亲身患癌症晚期,时刻需要人照顾,另一方面,母亲对捐献骨髓一事极为担心,在家哭了整整三天。说服家人后,陈军毅然放下手中的活计来到南京,展开一场生死大救援。

    2006年6月20日上午8时,采集陈军造血干细胞正式开始。“你体内的7500毫升的血液大约需要经过2个体循环,这个过程可能需要4个小时20分钟,同时你体内会有少量的钙随之流失。”输血科主任汪承亚细心地提醒到。陈军表示,“我不怕,钙流失可以补,但生命流逝却无法挽回。”

    时间慢慢流逝,4个多小时转眼过去,造血干细胞采集终于完成。“终于等到这天了,我们家孩子有救了,感谢连云港捐献者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看到经过护士简单处理的造血干细胞通过插管缓缓注入白血病少年心脏旁边的深静脉,孩子的父亲双眼噙着泪水,连声道谢。“我的孩子真是幸运,如果没有这仅仅123毫升的造血干细胞,他的15岁的生命将划上句号。”主治医生丁家华说,孩子得的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它在白血病中非常顽固,如果没有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即使化疗或者保守治疗也难以维持他的生命。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