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保安哥圆了京城住房梦
//www.workercn.cn2015-01-1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我这个外乡人也扎根北京,实现了久居的梦想。这是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也是一个圆梦的地方”

保安哥圆了京城住房梦

  “从远方/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和春风一起/走进你的视线/期盼拥有/一个完整的梦”——高秀军在自己出版的诗集《京都寻梦》中写道。

  “17年前我来北京的时候,就梦想着有朝一日在这里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来自黑龙江大庆的农民工高秀军黑黑的脸庞洋溢着笑。“现在老好了,你看我家房子咋样?”17年的北京生活并没有让这个东北汉子褪去东北口音。

  见到高秀军,是在他家——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夏各庄新城西区六号楼一个三室一厅的单元房里,刚进屋就能看到客厅挂着“知足常乐”四个字。

  1990年,高秀军全家在东北时每年人均收入才300元。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高秀军决定和父母分开单过,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东挪西借,花2000元钱在老家买了两间土房,算是高秀军的第一个家。提起那时候的生活,他不自觉地抹了下眼泪。“为了还钱,一家三口一天到晚吃玉米:早晨玉米饼,晚上玉米渣粥。”日子不好过,高秀军决心带着老婆孩子来北京打工。

  1998年春节过后,高秀军一家三口来到了北京市平谷区夏各庄镇。“既然出来了,就没想着回去,怎么也要在北京落脚!”妻子的话不仅让高秀军坚定了信念,也让他有了压力。偌大的北京城要干些什么才能让全家人在这里落脚呢?习惯了在田里干活,高秀军有些不知所措,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工作。尽管那时一家三口一起来到北京,但实际上并不能常常在一起。9岁的儿子在夏各庄上小学,为了照顾儿子上学,妻子也在附近的毛衣厂找了工作。

  高秀军的第一份工作是安装消防喷淋装置,工作基本在市区,他只好让母子俩留在平谷,自己独自去市区工作。“离得太远,不舍得把钱都花在路上。”那时一家三口一个月才能团聚一次,就这样度过了难熬的第一年。

  由于高秀军在北京很少回家,妻子也总加班,夜晚,儿子经常独自在出租房里忍受着孤独和恐惧。说到这里,这个东北汉子对孩子的愧疚仍无法释怀,当问及是否后悔来了北京时,高秀军用力握了下拳说:“不后悔,北京更适合让我的梦想生根发芽。否则,我就不会有今天的生活。”看着北京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高秀军第一次感受到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的重要性。

  当过安装喷淋的小工,干过彻夜值班的消防值机员……高秀军开始了自学生涯,他一边当保安一边自学电工,生活似乎逐渐有了起色。

  决心不再回东北的夫妻俩,终于在2006年花了5万元翻新自己2000年买的旧房子。然而,“2009年,按照平谷区城市规划发展,我们住的地方要拆迁。”听到这个消息,高秀军一家很忐忑,“虽然我们在这里买了房子,但并没有北京户口。”钱咋补?楼咋分?在北京还能不能有房?要是没有咋整?一个个想法冒了出来,那段时间,他们一家都焦灼不已。10月,拆迁政策公布了,他们可以和其他拆迁户一样按照成本价回购一套三居室的楼房。

  17年过去了,当年在北京到处打工的高秀军,已成长为平谷区保安公司工作最久的员工,也成为平谷区“我的梦·中国梦”的宣讲员。如今,儿子已经顺利从北京联合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我这个外乡人终于也扎根北京,实现了久居的梦想。我们都喜欢北京,喜欢平谷。这是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也是一个圆梦的地方。”(中工网记者 赵剑影)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