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焦裕禄式的好法官闫胜义:“且把君心比我心”(图)
//www.workercn.cn2014-06-24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闫胜义(左一)在田间了解案情。 摄影/记者 王 静

  兰考,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

  “仲夏焦陵再忆君,耳濡目染感触深。自此立下为民志,且把君心比我心。”上世纪80年代,一位行将步入社会的青年学生来到焦裕禄烈士陵园,眼含热泪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他本来是从开封回兰考农村和父母商量毕业分配去向问题的,就因为半路上走到兰考县城北关的焦陵,参观了焦裕禄烈士纪念馆,才当场改变了主意,平生第一次作出了决定:放弃城市,回到兰考。

  就在这一刻,他立下誓言:作为兰考人,就要做老书记焦裕禄那样的人。从此,践行焦裕禄精神,为家乡父老奉献一切,成了他今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斗转星移,岁月的列车已经驶入21世纪的今天。就在前几天,记者在兰考县见到了当年这位以诗铭志的闫胜义。他现在是兰考县人民法院东坝头法庭的副庭长,其时,他刚从农村回来,满脸汗水,两脚风尘。

  从参加工作至今,27年了,他还一直坚守在乡间基层,一天都没离开过。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学生如今变成了头发稀疏的中年法官,时间在变,一切都在变,但他年轻时立下的誓言没有变。

  “且把君心比我心”。就这样,他以心目中的模范人物焦裕禄为镜,比照着,丈量着,激励着,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行走在焦裕禄曾经走过的这片土地上。

  “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是基层”

  兰考的东坝头,万里黄河最后一道弯,毛泽东、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到此视察过。

  闻名于世的东坝头,曾经是兰考最大的一个风沙口。当年,焦裕禄在这里治风沙问计于民,发明了“扎针”(植树)、“贴膏药”(盖淤泥)。

  闫胜义所在的东坝头法庭位于东坝头黄河创业园内,新辟的一个小院,新建的两层小楼。东坝头法庭有4个人,庭长、副庭长、一个审判员、一个书记员,配有两辆电动车。

  “现在的基层法庭条件好了,跟以前不能同日而语。”闫胜义对记者说。

  从爪营法庭、张君墓法庭、南彰法庭再到东坝头法庭,闫胜义在最基层一线辗转4个法庭,而时光却已过27年。

  1987年,从司法学校毕业后,闫胜义毅然决然回到家乡。他到兰考县法院报到时,就要求到基层一线去。几天之后,他如愿以偿成了爪营法庭的一名法官。

  基层法庭的条件差,当时就一辆破自行车,还不是人人都能骑。很多时候,闫胜义都是凭着两条腿东一家西一家地跑,一天下来,两条腿抬都抬不起来。回到法庭,有时累得连脸都不想洗,和着一身泥土呼呼睡去。

  累并快乐着,这是闫胜义当年的写照。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能用自己所学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了,心中充满快乐和自豪。“冬天手冻了,夏天起痱子了,忙得吃不上饭了,等等,这些都不算啥,都能受得了。但是如果放着老百姓的事情不去解决,就会睡不好觉。”闫胜义说。

  “我们是兰考县法院的,正在办理一起经济纠纷案。看在我俩天不亮就骑着摩托车在寒风中跑6个多小时的份上,请协助我们对被告在贵县农村的一营运车辆进行查扣或查封。”1993年11月的一个中午,眼看就要下班了,闫胜义和法庭的一位同事实然出现在山东省巨野县法院的办公室里。

  脸颊冻得通红,鼻子流着清涕,嘴里冒白气,对方看着眼前这两位河南来的“不速之客”,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原来在几天前,闫胜义接手了一个案子:几个朋友合伙买了两辆车跑运输,后来由于账目不清闹起了矛盾打上了官司。就在前一天的下午,原告找到闫胜义说被告开着一辆运营车在山东巨野县的乡下,请求法庭尽快对车辆采取保全措施。“老百姓的需求就是号令。”闫胜义不敢怠慢和犹豫,尽管第一次跨省办案,尽管兰考离巨野200多公里,尽管室外天寒地冻,他还是说服同事,早上5点从兰考骑车匆匆赶往山东。

  巨野县法院的法官听完事情缘由后,肃然起敬:“闫法官,一路上你们冻坏了吧,工作上的事好说,咱们还是先去吃顿热饭暖暖身子吧。”

  “不用了,路上已经吃了点,我们还是抓紧办正事吧。”闫胜义摆了摆手,催促对方一同赶赴目的地。

  下午两点多钟,事情终于办妥,但已过了吃午饭的时间。闫胜义两人只好饿着肚子往家赶。回来的路上,摩托车出了毛病,动不动就熄火,还没走到曹县,天已黑了。偏偏这个时候,摩托车的大灯又坏了。他们只得买把手电筒,一个人骑着,一个人坐在后面举着手电筒照路。后来,快到兰考县地界的时候,老天又下起了雨……等他俩回到张君墓法庭的时候,已是第二天凌晨两点了。

  “这是我办案中最难忘的一次,事情都凑到一块了,又冷又冻,又饿又困,真正尝到了饥寒交迫的滋味。”时隔20多年,闫胜义仍然记忆犹新。

  记者:“你遭受这么多苦,就没想过往县城里调吗?”

  闫胜义:“没想过。”

  记者:“为什么?”

  闫胜义:“因为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是基层。如果你真心想为老百姓办事情,就必须扎根基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人因为在乡里吃不了这份苦,干不几年就想法调回县城,唯有闫胜义甘愿守住乡下而乐此不疲。不仅如此,他还动员妻子也来到张君墓,与他一起苦中作乐。后来,他索性把家就安在了张君墓——这个兰考县最偏远的地方。

  他在爪营2年、张君墓14年、南彰5年、东坝头6年,至今已整整27年。

  27年的坚守啊,闫胜义把他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把他的青春、他的理想、他的情感,心甘情愿地全都洒在了他热爱的乡村。

  事实上,这期间闫胜义有3次机会调回县法院,但都被他婉言拒绝了。1994年5月,兰考县法院成立研究室,院里想让他回到这个新部门当副主任,他谢绝了。1998年6月,兰考县法院进行人事调整,院领导征求他的意见,是回机关还是留基层,闫胜义选择留基层,去了南彰法庭。2013年,县法院试点新型合议庭,院里再次给他留了一个民一庭副庭长的位置,结果他还是不愿回机关。

  闫胜义说,当年焦裕禄作为县委书记那么大的官还经常到乡下和群众一起斗风沙治盐碱,他作为听着焦书记事迹长大的兰考人,更应该在基层实现人生梦想。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