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村医舒有寿那些事儿
//www.workercn.cn2014-12-31来源: 甘肃日报
分享到:更多

  张掖的冬天寒气逼人。早晨6时30分,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高家庄村村医舒有寿便起床生炉子,烧暖气。好一会儿,偌大的村卫生室才暖和起来。

  天刚擦亮,看病的村民陆续进来了。来不及吃早饭,舒有寿便穿上白大褂,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日头渐高,来看病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两条长椅上坐满了人,4张病床也没有空的,大大小小20几个人将卫生室挤得满满当当。

  病人虽多,但并不喧闹,都是乡里乡亲,也没谁计较早看晚看。大家随意地聊着家常,间或有小娃娃跑来跑去,轻松、悠闲的氛围不像是在看病,更像是一场集会。

  听诊、号脉、问病情,在电脑上开处方,抓配中药,扎针、拔罐、按摩……本该分属医生、护士、药师几个人的活儿,舒有寿一个人全包了。他有条不紊地穿梭于诊台、药房、病床之间,一个个患者逐一被安顿下来。

  看到地面有些脏,前来看病的村民张雪莲熟络地拿起笤帚,帮忙打扫。

  “我是1995年嫁到高家庄的,那阵子舒大夫就在呢,这些年,家里人有病都在这儿看。”张雪莲说,村里人没有不认识舒有寿的,老老少少哪儿不舒服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别看是乡村大夫,不比城里大医院的医生差,啥病都能看呢。”也是来看病的张爱芳在一旁搭腔。

  张爱芳今年68岁,7年前胸闷、心慌,舒有寿听诊后,初步判断是冠心病,建议她去市医院做个超声检查。

  张爱芳去市医院就诊检查,结果真的就是冠心病。拿着诊断结果,张爱芳又来找舒有寿。

  发病急、病情重时就打针吃药,平时辅以中药调理,几年来,在舒有寿的治疗下,张爱芳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舒大夫不仅病看得好,人也好,有时看完病,我们这些年龄大、腿脚不方便的,他还负责送回家。”张爱芳说,这些年没少麻烦舒有寿,有时,赶上突然发病,打个电话,舒有寿就上门看病,态度好,认真负责,还从来不收出诊费,每次看病也就花个一二十元,如果光吃中药,才花一两元钱。

  “有时赶上病情严重要去大医院看的病人,家里一时凑不够钱,他就给垫上。”

  “他还经常开自己的车送病人进城,‘120’出一趟车得两三百元,给他个油钱都不收。”

  “我们这儿穷,有时手头紧,没钱看病就先欠上,啥时有啥时拿来,舒大夫从来没有计较过。”

  ……

  听说有记者来采访,等待看病的村民们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这些都是乡村医生该干的,没啥可说的。”舒有寿谦逊地表示。

  今年47岁的舒有寿,在乡村医生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25年。刚做村医时,舒有寿是在自己的家乡西洞村。高家庄村经济相对落后,村卫生室是租用的民房,破旧不堪,村民看病爱赊账,累积的欠款太多,没人愿意来这里工作。1993年,舒有寿服从上级调配,来到高家庄村。

  起初,在他看来,乡村医生的工作平凡琐碎,没有太多事关生死危急的惊心动魄,更多的是治疗头疼脑热、做好预防保健、建立健康档案、控制管理慢性病等慢功细活,干一辈子,也干不出什么大成绩。

  但一路走来,乡亲们给予他的那份信任和依赖,让他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职业。看到他中午忙得经常吃不上饭,村民家里谁做个好吃的,就给送来了。每次看病时,村民们期盼、信任的目光也每每令他倍感责任重大,使命神圣。

  2004年,村里的女孩杨小叶身患白血病,一天深夜,小叶高烧不退,她的父亲找到舒有寿,请求他陪同连夜送小叶上省城就诊。

  此时,小叶身体极度虚弱,要靠营养支撑才能维系生命。当晚,在去兰州的长途夜班车上,舒有寿一夜未眠,一直为小叶输液补充营养。天亮时,终于坚持将小叶送到了省肿瘤医院。随后,他自己买票又赶回张掖。

  小叶最终还是没能战胜病魔。听到这一噩耗,舒有寿心痛不已。就在此时,小叶的父亲为他送来一瓶白酒。起初,舒有寿执意不收,但得知这是小叶的遗愿,他从心底里被震动了,一个花季少女在离开人世之际,还念念不忘让父亲代替表达谢意,这就是乡村医生的价值啊。

  为了这样的重托与信任,舒有寿决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记者 宜秀萍)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