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班树德:“路痴”老班的喜与忧
//www.workercn.cn2014-12-31来源: 河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老班叫班树德,上世纪80年代末从焦作矿务局建安总公司退休后,回到了地处原阳、延津、封丘三县交界的老家——原阳县齐街镇的北黑石村。当时,村里的道路都是坑洼不平的土路,村民们出行十分困难。“闲不住”的老班从那时起,萌生了一个念头:趁自己身子骨还硬朗,为乡亲们干点事,做一名义务护路员!于是,他就扛起了铁锨,挑起了箩筐,一干就是26年。26年来,一个个故事尽现了这个“路痴”的喜与忧以及所饱受的苦辣酸甜。

  夜晚修路“偷偷摸摸”

  说起来刚修路那时的路况,这个退休老工人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那时候的路,烂得很啊,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出村的土路被来往的农用机动车辆碾压得坑洼不平,路面‘大坑套小坑’,村民们没少被这条烂路绊倒、摔伤。”

  尽管当时村里也配有专业的护路员,但糟糕的路况还是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不便。“路不平得有人管啊”,时年54岁的班树德每天等到天黑之后,就悄悄扛起了铁锨、挑起来箩筐,“偷偷摸摸”上路了。

  “天黑干活,主要是害怕护路员撞见惹意见。”老班笑着解释。就这样,老班趁着夜深人静铲土、垫路,干到半夜再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去休息。时间长了,村民们惊奇地发现,很多路段的大坑一夜之间被填平了,道路平坦了。

  后来,还是有村民撞见了晚上修路的老班,他偷偷修路的事也大白于世人。很多村民都夸赞老班做了好事,是个好人,也有人冷言冷语说:“老班就是为了出风头,看他能坚持几天。”

  面对村民的各种议论,老班干脆光明正大地干起了义务修路的活,不光是北黑石村的村头,周边四乡八镇的路上,都能看到老班躬身铲土修路的身影。

  邻村村口有一段路,地势低洼,因经常积水成了“烂泥塘”,成了过往车辆的“拦路虎”。有些过往的外地拉煤运料车辆,害怕这里路难通行,不得不忍痛中途低价处理掉车上的货。班树德知道后,连续干了半个月,手提、肩背、运土,垫平了这个“烂泥塘”,感动得村民自发敲锣打鼓给他送来了一块大匾。

  挡不住的大货车

  2010年前后,“村村通”修到了北黑石村,眼看着平坦的水泥路修到了村里,进县城的乡路也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老班打心眼里高兴。

  告别了乡间土路,老班还是放不下他的铁锨和箩筐,每天一早就骑着自行车出去,沿着公路走走停停,看到哪里路基坏了,就下来挖土垫垫,路面上哪怕有块小石头,他都要把它清扫到一旁。

  “路修好了,没人管护也是个大问题。”班树德说。近年来农村道路管护人员十分缺乏,路修好了没人去养护,造成很多乡村道路人为破坏严重,没到大修年限就已经坑洼难行了。

  “超载的大型货车碾压是破坏乡村公路的罪魁祸首。”班树德告诉记者,这两年由于公路严查超载超限,很多大货车司机为了避开超限检查站,就往村里的小路上“钻”,一到晚上就能听到大货车轰鸣过村的声音。

  “村级道路标准不高,根本架不住上百吨大货车的碾压,很多村道修好三四年就烂得不成样子了。”在北黑石村村东头的路口,班树德指着一片已经开膛破肚的水泥路面告诉记者。

  为了阻挡大货车进村,这个身材矮小的老人曾横在大货车前面拼死相争,但显得是那么无力。

  老班的铁锨谁来接

  在老班家简朴的小院里,记者看到一把已被磨成月牙形的铁锨,老班告诉记者,在他义务修路的26年中,这样的铁锨不到一年就要换一把。

  而就在去年,已经80岁高龄的老班再也扛不动铁锨了,年轻时胯骨粉碎性骨折落下的腿疼病,让老人迈腿都很困难。即使这样,老班每天还坚持拄着拐杖走到不远处的村口坐坐,看看自己巡护了26年的路。遇到路上有石块,老班还会艰难地弯腰捡起来,扔到一旁。

  几年前,在老班精神的感召下,附近几个村庄的30多名村民自发跟着老班维护乡村道路,而去年老班的退出也让这个曾经轰轰烈烈的义务修路团体失去了方向。

  “现在的年轻人都忙着挣钱去了,谁还跟着我这个‘傻老头’修路呢?”老班无奈地说。(本报记者 翁韬)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