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最美一线工人黄华清:海外工地上的“机械神医”
//www.workercn.cn2014-09-1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劳动光荣·劳动圆梦 寻找最美一线工人】

黄华清:海外工地上的“机械神医”

 

  人物检索:黄华清,59岁,中铁十八局集团国际公司苏丹法乌公路项目部修理工,在海外施工17年。去年被评为“感动企业十佳职工”。

  在中铁十八局集团苏丹公司有一位设备故障排除技师,他技术精湛,手到 “病”除,被人们称为“机械神医”。他就是黄华清。

  黄华清1976年参加铁道兵,1984年兵改工后一直与机械设备打交道。为了练就“神医”之术,从走上职场的那一天起,黄华清就对设备排障技术进行了持之以恒的探索。通过实践、自学、求教、再实践的反复过程,他逐步掌握了国内外多种型号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

  1997年,有着一手过硬技术的黄华清被公司派到尼日利亚公路工程项目当修理工。尽管他已40多岁,但为了公司的发展需要,他还是说服了家人,服从了领导的安排。此后的17年,他扎根海外工地,从一个项目部到另一个项目部,先后在尼日利亚、苏丹等国家的10多个项目工地,修理各类机械设备1000多台次,节约工程成本1000多万元。

  2004年,阿曼公路项目上场后,现场缺少技术好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把黄华清调过来吧。”公司领导又一次想到了黄华清。阿曼工地条件艰苦,黄华清经常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钻到机械设备里去修理,有时赶上沙尘天气,整个人都蒙上了一层黄沙,可他硬是守在机器旁,直到设备恢复运转。这一干就是5年。

  “我就有这么点经验和特长,多干点,吃点苦,为企业做点实事算不了啥。”黄华清这样平淡地说。

  2010年8月,54岁的黄华清被调到苏丹杜维姆大桥工地。当时是雨季,白尼罗河水位急剧上涨,如果水位淹没围堰模板会影响施工,工期将推迟一年竣工。大家都在紧张施工时,偏偏一辆自卸车发动机出了故障,当地一时找不到配件。凭经验,黄华清决定将仓库中存放的一台型号相似的旧发动机拆散用到损坏的发动机上。他带领两名工人连夜抢修,使自卸车起死回生。最后,项目部按期建好了最后一个桥墩。

  还有一次,一台国产平地机前半轴损坏冒油,整个施工只好停了下来。仓库里没有备件,黄华清决定到当地的机床加工厂临时制作一个。他带着项目翻译员来到当地的一个修理间,边指导当地工人加工,边检查油封尺寸,还亲自上机床操作,很快加工好了“自制半轴”,使平地机及时恢复了工作。

  “自己技术再好,浑身都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只有让更多年轻人掌握技术,企业才有发展后劲。”黄华清认准了这一点。他积极参加技术交流和技术咨询活动,把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经验通过上课培训、现场讲解、手把手传授,无私地教给青年工人。外籍员工听不懂,他就用手比划,反复演练。他一共带出了20多名中外籍修理工,为公司工地机械维修补充了人才。(中工网记者 姜明 中工网通讯员 姜书范)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