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农民工-正文
廖国锋:奋战21年,从农民工成为焊工技能大师
//www.workercn.cn2014-08-27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8月12日,记者走进柳工集团大型机工厂结构车间,“嗞嗞啦啦”的电焊声不绝于耳,焊丝和钢板间不时迸发出耀眼的焊花,这就是廖国锋——一位不到40岁的工人奋战了21年的工作环境。1993年,他以一名农民工的身份入职电焊工岗位,从此在电焊工的岗位上屡创佳绩,在这个以脏累苦闻名的岗位上,成长为一名远近闻名的焊工技能大师。

  “他是我在中国遇到的最好的、最刻苦的电焊工!”

  黄耀春和廖国锋共事13年,虽然年龄相差不大,但黄耀春总管廖国锋叫“廖大师”,在他眼里,这位“大师”名副其实。“焊接的技术没得说,他可是我们柳工技能大赛的三连冠。”黄耀春满脸的羡慕:“他就是我的榜样,我希望哪一天我也能和他一样。”

  “不打算超越他?”记者打趣问了一句,“他可不是那么好超越的。”黄耀春笑着回答。同事眼中的“不可超越”,廖国锋很清楚自己为此付出了多少。

  1993年,18岁的廖国锋从农村来到城里,以临时工身份成为柳工的一名电焊工。初来乍到,对电焊摸不着头脑的廖国锋,凭着农村孩子特有的勤劳和坚韧,每天第一个到车间,晚上经常独自在车间琢磨到九十点钟才回家。至今他的右臂仍可看到当年因铁花溅伤而留下的密密麻麻的伤疤。

  美国凯斯公司焊接专家特莱伯在培训完廖国锋后曾感叹:“他是我在中国遇到的最好的、最刻苦的电焊工!”

  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换来了他焊接技能的不断提升,10年后,他掌握了一身的绝招绝技,成为焊接技术超群的工人技术专家。2004年至2007年间,他连续三届夺得柳工电焊工岗位技能大赛冠军,赢得了业界内外的充分认可和公司上下的尊重。

  虽然各种荣誉加身,廖国锋并不因此居功自傲,如今的廖国锋经常与车间的工人进行技术PK,他笑着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我这拨前浪已经快被拍在沙滩上了。”

  在车间和设计部门之间奔波

  戴上安全帽,记者跟着廖国锋从车间转战设计部门,不为别的,只是因为“设计和生产不对口”。廖国锋是装载机研究院结构技术研究所的“常客”,往往廖国锋一来就要为技术问题在这里呆上一个小时。

  廖国锋告诉记者,过去负责设计的人缺乏实践经验,设计的机件达不到要求,工人们用不了;而一线工人经验丰富却不懂设计,提出的建议也很难让设计人员采用。因此廖国锋常常在车间和设计部门之间奔波。

  原先装载机事业部大型机厂的工艺30G/60G前车架机器人焊接后,人工焊时需90度翻转并更换不同的吊具才能吊装到转台进行手工焊接。由于场地狭小,容易造成对人员的伤害以及对设备、地面的破坏,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于是,去年廖国锋和他的团队通过研究制作新的手工焊接转台工装,机器人焊接完成后就可以直接使用行车运到手工焊接转台上进行手工焊接,解决了机器人焊接到手工焊接的流转时间长,占用场地大,翻转过程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工艺改进后,物流更加顺畅,也节省了流转的时间,单件流转时间减少12分钟,节省厂房面积60平方米,创造效益10万元。

  在廖国锋这样的技术工人看来,要检验一个工艺优化的效果,无疑需要用数字说话。廖国锋很自豪:“经过工艺优化,手工焊接工序操作时间从150分钟降低到138分钟,厂房占用面积从138平方米降低到32平方米,提高了20%的效率。每台机器人也减少了两名焊工,降低了人力成本,创造经济效益20多万元。”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