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救教授的环卫工姚文菊夫妇其实挺困难:5万元奖金相当于一年收入(图)
//www.workercn.cn2014-07-21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刘小军和姚文菊夫妇在清扫街道。记者 魏 薇摄

  核心阅读

  在救了患病走失的北师大教授后,环卫工刘小军、姚文菊夫妇进入了公共视野。

  面对奖励的5万元钱,夫妇俩起初推辞了。

  其实这个家庭并非没有难处。两口子每月收入4000元左右,退休后养老金可能没有着落,孩子回老家上高中的事情也没解决……

  自打救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希慧,环卫工刘小军和姚文菊夫妇就成了媒体的焦点,一天要接到好多通要求采访的电话。救人之后却不想接受5万元奖励,这样的举动引起了我们的兴趣:这对夫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要不,你们还是别来了吧!”姚文菊起初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7月18日,记者还是来到了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街道,和老刘夫妇一起扫地、聊天。老刘话不多,只是扫地,走到一处花坛边,拿手一指,“我就是在这儿发现了李教授。”

  800米街道和252层楼

  7月14日早上5点半,微弱的阳光抵挡不住刚下过雨的潮湿。在北京北花市大街路口,姚文菊撕下了贴在铁柱子上的寻人启事。

  上面有照片,已粘上水珠。姚文菊用袖口蹭了蹭,凑近了想看仔细。同时,一个人影在不远处晃过。“是那个睡在路边的人。”姚文菊想。

  这个人,她和丈夫刘小军在两天前见到过,当时躺在花坛边的青石台上,蜷曲着。姚文菊没多想,把他当成了街道的居民。

  这次,姚文菊留意了。她赶回家,将寻人启事递给刘小军,“你快过去看看照片上这个人像不像之前咱们见到的那个人?”

  刘小军捏着已经被打湿的寻人启事赶过去,凑上前问道:“这照片上的人是你吗?”

  “是。”对方嘟囔了一声。

  “你叫什么名字?”刘小军又问。

  “那上面有。”对方举起手指了指,指甲里沾满了泥土。

  “快,打电话通知他家里人。”刘小军对姚文菊说。

  不多久,对方亲属来了,将人送往医院救治。刘小军也一起去了。

  9点多,刘小军从医院回来,只跟妻子简单说了句,“救了个教授”。然后拎起扫帚开始工作。

  这位教授名叫李希慧,是北师大法学院的教师,国内著名的刑法学专家。刘小军和姚文菊不懂什么叫刑法学,不过他们说自己也是专家:扫地的“专家”。

  姚文菊说,如果不是救人,那天早晨6点钟,夫妻两人就该拿上笤帚,背上簸箕干活了。要扫的地就在家门口,两条400米长的街道,还有252层楼。

  “这地,扫了超过10年了,每个犄角旮旯都熟得很。”姚文菊一边说,一边把扫帚伸进角落里,把楼底下的积了一晚上的空调水扫出来。不远处的刘小军用扫帚从地砖的缝隙里扫出几个烟头,麻利儿地放下簸箕,扫进去,再背上,一放一抬,很有节奏感,“这样干得快,还不累。”

  252层楼分布在东花市北里的6号和8号楼里。18个门洞,每个门14层。刘小军坐电梯上到顶层,然后往下,一层一层扫下来。一个楼,3个小时。

  从早上6点到下午5点,除去中午休息时间,夫妇俩每天要干上8个小时。已进头伏,天气闷热,姚文菊嘴上说着“不累”,脸上却流下了豆大的汗珠。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