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海油蛙人”楚金勇:我们的舞台在海上(图)
//www.workercn.cn2014-04-10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身穿潜水设备的楚金勇

    浩瀚的大海,重达几十斤的潜水设备,骇人的海底作业,提起这些你想到的是什么?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油工程维修公司潜水班班长楚金勇来说,大海是他的战场,海底历险是他每天的工作常态。

    在加入中海油的9年里,楚金勇年均出海260天以上,累计下水648次,水下作业时长达47196分钟,施工工程合格率近100%.

    没有想到,作为一个超负荷工作了近10年的人,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时,楚金勇竟仍然充满激情。“你若不提醒,我都忘记自己已经36岁了,海油工人的舞台在海上,干到60岁我也没问题”。即便在结束4月3日的采访回到北京几天后,他的这句话在记者的脑海中依然消散不去。

    勇士未名时,向往海洋

    楚金勇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大海时的激动与畅快。那是他1996年离开家乡到青岛某潜水部队参军时。

    “青岛栈桥是我第一次见到大海的地方。当时,战友们都欢呼雀跃,只有我趴在栏杆上望着海面出神,看了很久很久。”也是这时,楚金勇年轻的心里涌出了对海洋的无限向往。

    在部队的8年里,楚金勇几乎每天都要和海打交道,冬季在海上训练时的寒冷最让他记忆犹新。“我从未经历过那样的严寒,寒风像尖刀一样割在身上,很多战士都冻哭了,但训练仍得继续。我咬着牙,不断提醒自己绝不做一个败下阵去的人。”

    8年的军旅生涯,让楚金勇从懵懂的少年变成严于律己、素质过硬的战士。时至今日,他仍非常怀念和感激这段不同寻常的青春时光。

    直面危险时,征服海洋

    海上作业施工环境的恶劣程度超出常人想象。楚金勇介绍,浑浊、寒冷与湍流是潜水员面临的三大难题,其中最难克服的是水质浑浊问题。

    “在渤海湾、东海海域水下,一年中大半年时间伸手不见五指。水下作业只能依靠直觉和日常经验积累。水下厚厚的淤泥常常让人无法直立行走,潜水员们只能背着40多斤的潜水设备,用匍匐的姿势在水下艰难前行。” 楚金勇说。

    海底流速对潜水员的影响也很大。在海水流速达5到6节(潜水作业的规定安全流速为0.8节/秒,即40厘米/秒——编者注)的海域作业,就如同在车速180迈的高速路上穿行。湍急的水流甚至可以将头盔冲掉,潜水员一旦失控被海水冲走,后果不堪设想。

    常规作业已是如此惊险,海上突发事件更是令人猝不及防。

    2011年12月发生在珠海横琴岛附近水域的险情,现在想起来都让楚金勇心有余悸。当时,海底油气管道被过往船锚刮破,引发了天然气泄漏。海面上翻滚着巨大的水泡,发出轰隆如雷鸣般的巨响。但是这时,楚金勇没有多想,临危请命下水抢修。

    楚金勇回忆,当时他在水中就像一个脆弱的气球,随汹涌的浪潮起起伏伏,根本无法接近泄漏点。为了保证顺利下潜,他只能脱掉脚蹼,穿上一双更重的黄胶鞋让自己变为负浮力状态。可是即便如此,他仍在不断上下沉浮,气泡破裂产生的波浪瞬间就可以把他推出好几米远。最后他只能将双脚深深插入淤泥。这样做虽然保证了相对稳定,但却使潜水和施工更为困难。

    在与汹涌的海水抗争了快两个小时后,险情终于化解。楚金勇事后坦言,自己非常清楚当时的处境,也明白一旦发生什么意外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可是我心里总是有那股劲儿在。遇到险情,逃避不是办法,征服它才是自己的使命。”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