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农民工-正文
王广青:红旗渠畔走出来的打工仔
//www.workercn.cn2014-02-27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追梦·我的奋斗】红旗渠畔走出来的打工仔

——记河南永阳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外施队长王广青

 

  王广青,一个从红旗渠畔走出来的打工仔,有着父辈们那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也就是这股劲儿,让他完成了从一个四处漂泊的打工仔到劳务公司外施队长的蜕变。

  在红旗渠边上长大的王广青,兄弟姐妹们众多。由于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初中毕业后,他就开始在生产队里放牛,大伙儿都觉得他成不了才。但脾气倔犟的王广清没有气馁,他暗暗下决心“要活出个样来”。

  “那时,老家的山上有一个石灰窑,每天往窑上送一手推车二三百斤重的石料块,有三毛钱的报酬。当时我年轻气盛,一天能推送二十几车石料块,村里比我壮实的都推不过我。”回忆起当时的生活,王广青表示,虽然那时他的脚上长满了血泡、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但却锤炼出他吃苦耐劳和不服输的精神头儿。

  靠着这股劲儿,十六七岁的王广青告别了年迈的父母、告别了贫困的家乡、告别了他恋恋不舍的红旗渠。他去过西安、到过大同、闯过北京,一路摸爬滚打,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困难虽多,但生性好学的他,在一个个建筑工地上,在高高的脚手架上,从搬砖和灰的小力工,到砌墙的瓦工和现场领班的工长,他不但学会了瓦工、木工、油漆工、水暖工等工种的操作要领,还学会了看图画图、预算洽商、技术交底、施工方案编写、质量检查、安全管理等专业技能。用王广青自己的话说:“一辈子就会干这点事儿,还能弄不明白?”练就了建筑管理的十八般武艺后,这个红旗渠的汉子热血沸腾地拉杆子、扯队伍、进入了河南永阳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开始了他的创业打拼生涯。

  然而,事情远非想象中的那么顺利。27岁,首次独立出山的他,差点儿就断送了他的事业和梦想。北京清洁车辆厂厂房工程是王广清独立领头的第一个工程,为了工程进度、质量和名声,他起早贪黑地扎在工地,展开了传统的人海与车轮战术,一个工程干下来,活儿干得不错,也赢得了信誉,可是却亏了50万元。为了支付民工们的工资,王广青不但赔光了他多年打工积攒下来的血汗钱,还变卖了所有的家当,他含着泪对工友承诺道:“做人就是要讲诚信,只要跟着我王广青干,就不会亏你们一分工钱!”

  也许是看中了这份承诺,过完年后,工友们要求这位讲诚信的血性汉子再带他们来北京创业挣钱。然而,家人却不同意了,这个被家人和妻子叫做“败家子”的汉子,面对亲人规劝的泪水和妻子的声声哭闹,产生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忧虑。“当时心烦意乱极了,我独自登上了不远处的红旗渠,瞅着这个凿出来的人工天河想,难道我就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想到这里,王广青下决心要排除一切困难和阻力,再来北京创业。

  有了上次失败的教训,王广青明白了光靠卖苦力和人海战术是挣不到钱的。一支没有知识和技能的施工队,就是一个草台班子,注定长久不了。他打定了主意,练队伍、学技能,借债买电脑买专业书籍,大搞内培外训,让员工们从思想观念到专业技能方面全面提“素”。“想要富口袋,先要富脑子!”经过几年见缝插针的培训和工程锤炼,王广青的队伍里人才济济,不但拥有了建筑业里所有工种的操作人才,而且在管理队伍里还有老师、本科生等人才加盟。“实力增强了,土建、水暖安装一起干!”由于管理出色,王广青的队伍在京城干的工程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从北京城建六公司到城建二公司都留下了他家的好口碑:信得过!

  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就是王广青的信条。事实如此,王广青的成功也得益于此。他对农民工们实实在在,十多年里,他没有欠过工友一分工钱,都是按要求月清季结,队里和谐、快乐如一个大家庭;他对总包方实实在在,不靠关系,靠实力参加劳务招投标,不搞低价中标,事后恶意增价洽商,在工程节点上保证人力物力,不给甲方半路使“绊子”;他对工程管理更是实实在在,狠抓工程质量,在施工环节中严格监控,从未发生过一起返工事件,所承建的中科院硕士研究生公寓、西北旺新村等6项工程获得北京市结构长城杯奖。

  在京城建筑业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王广青并没有满足和止步,他把建筑当成了自己喜爱的事业来追求。用他自己的话说:“一辈子就会干这点事儿,干咱就干好,干出个名堂来。”

  2008年奥运会后,为了把事业做大做强,王广青再次挑战自我,从包清工、分包、联合承包的模式转入了工程大包的独立运作。工程大包就是在总包各部门的严格监督之下,上交总包一定比例的费用,自己承担工程赢亏风险的一种模式。在亦庄某10余万平方米的工程上,王广青义无反顾地押上了全部家底,第一次开始了工程大包的尝试。在总包的管理和协助之下,王广青扎根工地,又拿出了当年创业时的激情,全身心地扑在生产计划组织、资金筹措、材料采购谈判、预算洽商、工程质量安全上,他说:“没有退路,必须扎扎实实地往前走,工程各个方面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在他超前的精心管理之下,该工程虽然己投入3000多万元的成本和3000多万元未付的材料款,但已有3栋高楼拔地而起,并通过了北京市结构“长城杯”的验收,成本控制理想,胜利在望。

  望着那拔地而起的高楼,望着自己日夜用心血培育的又一个杰作,王广青信心十足:“每干一项工程,我们都要像父辈们当年修建红旗渠那样艰苦拼搏,有了红旗渠精神引路,我们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创造出一番事业来!”

    (中工网记者 赵剑影 中工网通讯员 杨保川)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