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王曼苓:她把一生托付给了评剧(图)
//www.workercn.cn2017-03-21来源: 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她把一生托付给了评剧

——记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王曼苓

  《三哭殿》剧照 (资料图片)

  《密建游宫》剧照 (资料图片)

  《棒打薄情郎》剧照 (资料图片)

  王曼苓(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小林摄

  今年春节前夕,长春评剧院“迎新春”折子戏专场演出吸引了众多戏迷前来观看。好戏还未开演,台下却已沸腾起来。“这不是王曼苓老师吗?”一声惊呼中,观众将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王曼苓团团围住,纷纷要求合影。尽管她已离开舞台多年,但戏迷们对她的喜爱一如从前。

  王曼苓,首届中国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原长春评剧院名誉院长。她师承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菊桂笙、新凤霞,主演过的评剧剧目《密建游宫》《保龙山》《珍珠衫》《十三妹》《铁弓缘》《杨八姐盗刀》《杜十娘》《三哭殿》《人面桃花》《凤还巢》《三凤求凰》等,一直都是评剧戏迷们津津乐道的经典之作。

  1940年,王曼苓生于河北任丘一个梨园世家。爷爷、父母都从事戏曲工作,她自幼对戏曲情有独钟,9岁时正式开始学戏。最初学的是京剧旦角,后来还学过老生,但她觉得都不适合自己。当时她生活在唐山,唐山是评剧的发源地,很多著名的评剧演员都在唐山演出,“我有幸看到了新凤霞、小玉芳、郭艳芳、朱宝霞等评剧前辈的精彩演出,从此,我就痴迷上评剧。”王曼苓说。11岁那年,她由京剧改学评剧。“1951年下半年,我跟随父母到了丰润县评剧团,边学戏、边练功、边演出。父亲教我武功,母亲教我身段,董玉珍、小兰英、张国才等老师教我评剧。从1951年到1954年,我苦练基本功,基本上掌握了‘唱、念、做、打’的要领。”在王曼苓的回忆里,自己的豆蔻年华是在练功、学戏、演出的汗水和泪水中浸泡着的。正因如此,学戏没几年,她就在舞台上崭露头角。一次,剧团要演评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预告已经发出,但扮演祝英台的演员却病倒了。情急之下,剧团临时决定由王曼苓代替演出,不料她的表演大获成功,得到了人们的热烈称赞。从那以后,剧团就渐渐地把很多重要的角色交给王曼苓来演,14岁时,她就已经在剧团“挑起大梁”。但这一时期的她只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更宽广的艺术天地还在后面等着她。

  1956年,王曼苓加入长春评剧团(长春评剧院前身)。“我记得在长春演的第一场戏是《十三妹》,后来演《人面桃花》《茶瓶记》《双龙镇》。”王曼苓说。当时她演的这些戏份多数都是反串小生,特别是首演剧目《十三妹》不光反串了小生,而且还是“全武行”马戏,这着实令长春戏迷耳目一新。据原长春评剧团团长杨兆明回忆:“手眼身法步,戏曲四功法,王曼苓功底很深,翻跟头、叫腰变,就到空中,小旋起来以后那转身180度……那时候全国评剧能打得出手的,踢枪能出出手的,只有长春评剧团的王曼苓。”韵味十足的唱腔,精彩绝伦的武打,再加上俊美的扮相造型,王曼苓很快迷倒了观众,一时间名震长春。

  成名后的王曼苓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不断追求艺术上的进步。20世纪60年代初期,长春评剧团重排评剧《密建游宫》。这部剧目根据二人转改编,是一出宫廷悲剧。描写的是春秋时期群雄争霸,楚平王被奉为盟主,秦王将公主吴香许配给楚太子密建,而此时的楚平王见色忘义,将吴香骗入西宫纳为妃子,逼死太子。吴香公主痛斥平王,最后自刎身亡。吴香公主一角原来是由著名演员筱王金香饰演,重排时交给王曼苓来演。接到角色后,王曼苓便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表演有所突破呢?早年学习京剧的经历,给王曼苓带来了灵感。她借鉴了梅兰芳在京剧《贵妃醉酒》中的身段、水袖和指法特点,为评剧表演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在表演中,王曼苓力图用肢体语言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特别是她的“砂糖嗓”,抒情时,柔和舒展;激情处,高亢嘹亮,将公主吴香的幽怨多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