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于大伟:用孩子创造的生活教育孩子(图)
//www.workercn.cn2016-10-12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个人小传

  于大伟,山东文登人,1987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同年工作于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原西钢集团子弟学校)。1992年任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校长,1995年被提拔为西钢集团教育处副处长。2001年,回到母校担任校长。

  成长之最

  对自己影响最深的教育著作:《教育的目的》(怀特海著)《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著)。

  教育教学中最有成就的改革创新:将社会引进校园,师生共同在校园中创造了一个虚拟但真实感极强的“小社会”,成功进行了用孩子创造的生活教育孩子、用孩子创造的成就激励孩子的教育探索。

  学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的思想、教育方法还不能充分支撑学校的新教育。

  青藏高原透彻而粗犷的阳光,照在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原西钢中学)徽派建筑与苏州园林风格的校园内,与江南的钟灵毓秀与精雕细琢融为一体,自然,悠远,旷达。明德,亲民,至善……校园各建筑以《大学》中的“三纲八目”命名。师生们调素琴、描丹青、绘山水、阅诗书,乐在其中。

  “好景怡情,大美育人。”于大伟脱口而出,这是学校的育人理念,“以校园之灵秀养人性情,以校园之静雅修人身心,以校园之精致教人做事,以校园之和谐滋人心田,以校园之文化厚人底蕴。”

  21岁本科毕业后,于大伟回到母校任教。5年后,他成了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被提拔为学校校长。29岁,他成为西钢集团教育处副处长。但在2001年,在企业主辅分离时,于大伟拒绝了集团公司的再三挽留,放弃优厚待遇以及高级别岗位,重归令他魂牵梦绕的校园。

  在这里十几年,他描绘出现在每天所喜欢看到的校园画卷:学校用无处不在的信任与尊重、多姿多彩的生活和学习,提供给孩子生长充足的水分与肥沃土壤;教师用自己对孩子的爱,萌发着孩子内心“爱、知识、信念”的种子;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在自信阳光和协作互助中,创造成功的喜悦。

  筑起教育精神家园

  于大伟常说,教育者应该做有价值的教育,做有意义的教育。

  于大伟推崇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的论述:把一个孩子当成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激发他们自我发展,让他们所具有的专业知识成为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最终成长为既有哲学的深邃,又有艺术的高雅,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在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影响下,他深信每个孩子心中都有爱、知识和信念的“三颗种子”,并把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作为一切教育行为的前提,去萌发这三颗种子,使之成为孩子成长发展的内驱动力,最终使孩子长成参天大树。

  他更希望像孔子、杜威、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带上他的孩子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并在社会实践、生活实践中学习。

  于大伟觉得,应该让教育从成人的自娱自乐中走出来,让孩子过上多姿多彩的生活,实践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这样才会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尊重、兴趣得到满足、特长得到发展,最终成为能独立思考、独立行动,拥有独立高贵人格的人。

  于大伟行走在品悟中外教育家人生、品味名家教育思想的路上。这条路,越走境界越是高远,越走前面越是敞亮。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