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沈铁梅:不能低估中国戏曲的魅力(图)
//www.workercn.cn2016-10-02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李亚仙》

  10月1日晚,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戏剧“梅花大奖”获得者、当代中国川剧领军人物沈铁梅带领《李亚仙》团队登陆广东演艺中心大剧院,为广州戏迷带来一场戏曲艺术的盛宴。演出前,沈铁梅和《李亚仙》中郑元和的饰演者、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孙勇波一起接受了广州日报记者的采访。沈铁梅表示,在广州艺术节上用艺术方式庆祝国庆,很有意义。经过20年的探索,沈铁梅破解了川剧靠“吼喊”的印象,丰富了川剧的声腔,她表示:自己不是要改革川剧,只是希望川剧更优美,而美是艺术的前提。

  突破川剧声腔音乐:

  从“吼喊”到“柔和”,美是艺术的前提

  广州日报:《李亚仙》被称为“中国的《茶花女》”,能介绍一下吗?

  沈铁梅:《李亚仙》以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重新演绎李亚仙与郑元和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李亚仙是个外柔内刚的古代女子,体现了中国女性的自强不息。古典中渗透着现代气息,现代中弥漫着古典神韵。

  广州日报:李亚仙是你最喜欢的角色吗?

  沈铁梅:我是演技派,我演每个角色都会是最适合这个角色的演员。演《金子》前,我的角色基本上都是悲苦的。金子和李亚仙这两个角色我都喜欢,但更喜欢李亚仙。因为我可以唱得酣畅淋漓,很多唱腔都是我自己设计的,糅合了我对音乐的各种积累——糅碎曲牌,但又有曲牌的基调,运用得体,充分发挥帮、打、唱的特色。在演唱上尊重川剧传统的同时,借鉴了京昆、豫剧、西洋和民族声乐以及歌剧吐字换气的方法,融会贯通,美化唱腔。

  广州日报:川剧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是靠“吼”的,而你以独特的声腔神韵以及“腔中有人,人活腔中”的声腔艺术,实现了川剧声腔的重大突破,有什么心得?

  沈铁梅:川剧有300年历史。开始的时候多是在室外演,所以要靠“吼”来吸引观众。我从小学的是京剧,开始唱川剧后,觉得我不能这样唱。我并没有想着要怎么去改革川剧,只是思索要怎样演绎才能好听。20年来,我在钻研民族发声法的同时,将美声唱法融入川剧表演中,川剧的声腔音乐有了很大改变。我们要在美的基础上塑造角色,就必须要有一个可听的声音留住观众,美是艺术的前提。川剧的高腔,很多是半说半唱,有点像RAP,旋律性不强,不容易传播和流行,我们加强了它的旋律性。从呐喊型到柔和型,这是川剧的一个重大突破。另外,我们的打击乐以前很闹,现在定音了,但是没有改变打击乐的特色。

  广州日报:你的“一口唱”是曲坛佳话。作为戏曲演员,在台上如何让自己的声腔和表演挥洒自如呢?

  沈铁梅:要训练声腔的控制力,绝对不能吼喊。技术只是艺术的第一个层面,静下心来做艺术,这是艺术的最高层面。如果是在餐厅里表演变脸,那是技术;如果在好的剧目中表演变脸,那就是艺术,因为技术和剧情联系在一起。

  在舞台上,我对自己的唱腔和表演有着很高的控制力,可以低沉到海底,也可以高昂到天上,这就需要内力。我的个子不高,但是在台上,所有的观众都得看我,都得听我。因为我的气场很强大,可以让剧场非常安静。戏曲舞台上,技巧很好的人很多,但重要的是你追求的是什么境界。我不追求高音,我更喜欢自己唱低音调时的掌声。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