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焦波:他的父母是中国“最广为人知的爹娘”(组图)
//www.workercn.cn2016-03-22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火车上打吊瓶也要到北京参加儿子展览

  为爹娘拍了20多年照片后,1998年春节,焦波想为爹娘办个影展,展览地点定在中国顶级艺术展馆——中国美术馆,展览时间定在娘86岁生日那天。

  11月初,焦波回家同爹娘商量剪彩的事。听说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办,焦波父亲兴奋地说:“我知道,那是北京(20世纪)50年代十大建筑中的一个。”很快,两位老人展开激烈讨论:什么是剪彩?怎样剪才剪得断?

  焦波父亲把自家老剪子磨了一遍又一遍,母亲逢人便说:“过两天,俺就上北京去开会。”

  离影展开幕还有一周时,焦波娘犯病了,感冒引发肺气肿。“当我见到娘时,她正在打吊瓶,吸氧气,脸憋得像紫茄子一样”。

  医生劝她不要去北京,焦波娘连忙大声说:“不要紧,俺能行。”一旁的父亲把焦波拉到一边说:“你娘要是去不了,我就是拖着这条病腿爬也要爬到北京,为你剪这个彩。”

  在北京布展的最后一天,焦波接到朋友的电话得知,母亲强行出院,和父亲上了来北京的火车,在车上挂吊瓶。

  开展当天,焦波爹娘走到红绸前,“咔嚓”剪断,掌声响起。这时,不仅焦波,很多参展嘉宾、观众,眼中都含着泪花。

  “近一点,再近一点!”重外甥女晶晶让爹和娘亲亲热热照相

  每年回老家20余次,每天打个电话

  焦波在北京工作,至少每个月都会回家看望父母一次,每年回家20余次,每天都会往老家打个电话,向爹娘问安。“这让邻居很羡慕,让爹娘感觉很幸福”。

  每次回家,焦波父母都很期盼,急着问清到家时间,免得整天在大门口等。焦波回家后,轻手轻脚进门,用相机捕捉爹娘第一眼看他的表情。“两老脸上爆发出的那份惊喜,那份嗔怪,让我感动、无比幸福”。

  回家很幸福,但离家很心酸。焦波说,他有张照片,几乎人人看了都触动心扉:蜿蜒的小路,母亲一人蹒跚向前,正在送走儿子。“几乎每次都这样,90的人了,一步一晃地送我很远”。有一天,焦波离开家已经是晚上10时多,山村里没有一点灯火。母亲拿了手电,执意送他,手电光亮照到通往村外的小路上。“路上的光越来越淡,直至消失,我知道我走出很远了。但回头一看,那束手电光依然在那里晃动。”黑夜里,焦波看到娘那矮小的身影,她仍然在注视着儿子远远离去。“这就是俺娘,俺的亲娘!”

  一天晚上,母亲笑着对焦波说:“你快多拍点吧,我走了,你就拍不成了。”这句话令焦波现在想起来都心酸。“她用真心支持儿子的事业,这就是父母”。

  多年来,焦波的摄影感动了很多观众,很多人看后不禁落泪,还有人马上回家看望父母,这让焦波觉得,自己持续做的事很有社会意义。“这些影像很有启示作用,我将把它们视作财富,留给我的后代,也留给世人”。

  “娘,还下地吗?”“去!人活着不干活干啥!”这一年,娘已84岁了。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