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编剧陈晓琳是个“金话筒”(组图)
//www.workercn.cn2016-03-05来源: 羊城晚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之作——广东大型原创音乐剧《烽火·冼星海》自去年9月首演以来获得无数好评。本月14日、15日,该剧将在广州再度上演。随后,剧组将于3月25日和26日奔赴北京,把这部广东原创音乐剧带给全国观众。

  《烽火·冼星海》由全国金话筒主持人金奖获得者、广东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兼策划人、撰稿人陈晓琳担任编剧。在主持界,陈晓琳是厉害人物;但在编剧界,她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人,说到大型戏剧的剧本创作,《烽火·冼星海》还是第一次。而陈晓琳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青年冼星海。

  犯了“考据癖”

  羊城晚报:为了写这个剧本,你做了什么准备?

  陈晓琳:接到任务之后,我开始看大量跟冼星海相关的作品,包括电视、电影、话剧,当然还有他的作品音乐会。我读完了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他的传记。其中有一套六本的《冼星海全集》,每本都像字典那么厚,包含了冼星海的书信、日记、理论文章、影集等等。我重点看了日记和书信部分,从中找寻冼星海的故事。另外,我还采访了不少研究冼星海的专家学者,其中包括星海音乐学院研究冼星海的专家罗广平副院长,也找到了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

  羊城晚报:创作中如何把握史实和文学创作的平衡?

  陈晓琳:我特别不希望《烽火·冼星海》在史实方面受到诟病,所以一开始写剧本的时候有点太拘束了。后来我看了一个著名导演的采访,他谈到历史剧的创作不能过分拘泥一些小细节,让我很受启发,于是对剧本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今年3月即将演出的新版就比去年的旧版更突出了冼星海的爱情。当然,这些创作仍以史实为基础。比如,剧中有六个主要角色——冼星海、冼妻钱韵玲、诗人塞克、诗人光未然、诗人桂涛声、热血青年王晓歌。前五个都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真实人物,王晓歌则是一个虚构的角色,但她也是有历史原型的:在资料搜集当中,我们发现了跟冼星海学过琴的王姓男学生,这位小王介绍冼星海读了《抗战中的陕北》和《论持久战》这两本书,才让冼星海下定决心,放弃武汉国民政府的好待遇,前往延安。而为了增加戏剧冲突,我们把王晓歌创作成一个女学生,塞克喜欢她,她却暗暗倾慕冼星海。

  羊城晚报:书写冼星海这种历史人物,很容易陷入脸谱化的困境。你如何将冼星海写得有血有肉?

  陈晓琳:在创作之初,主创团队的方向就是——不要写一个高大全的冼星海。现实生活中的冼星海当然不是一个完人,他的日记也经常记录自己今天又发脾气了,等等。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