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王小妮《上课记》:一江流水一江波
//www.workercn.cn2015-11-27来源: 中工网——《安徽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上课记》是诗人王小妮写的一本“教后感”结集,它记录了来自城市、更来自农村的“90后”一代大学生彷徨、躁动又不失纯真的日常生活和思考。其中不仅收录了2006年至2010年这五年间,王小妮在海南大学人文学院开设影视写作课程期间的教学笔记,还摘选了部分学生作业和邮件。

  王小妮用冷静清醒的笔墨淡淡勾勒了与学生互动的点滴小事,文字非常平实。比如,她“绝不会把一个没有准备的人突然拎起来回答问题”;她以诗人的敏锐察觉写下了:申请助学金要在全班面前长久举手的难堪;开始找工作的大四毕业班来上课的“冰冷”感,“这个班刚入学我教过,三年前的他们绝没这么沉闷”;教过的学生穿着西装去面试,“人瘦,西装有点大,不合身,两只手直拉衣襟”,看上去显老;她看到寡言的女生交作业是“把自己的那页纸反扣着,混夹在别人的作业里面”……书中记录的都是这样琐碎的小事,大量细节呈现,不概括,不总揽全局,甚至不要任何数字的统计,全是个案。正如王小妮自己所说的:消灭模式。

  喜欢深刻,喜欢热烈的人也许会对王小妮的《上课记》很不以为然,觉得像流水账,其实,这流水账的背后却蕴含着真正的深刻。她带领学生们读新闻、历史、诗歌,让学生们去发现生活中的诗意,用自己的语言解读生活,从生活中发掘温润、柔软的力量。她将目光投注到每一位学生身上,无论是课堂活跃者还是在课堂角落的沉默者,她尊重每一位学生,甚至努力在讲台上坐得更低,努力坐到学生中间,倾听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心语,她总结“生活的角落,每一个孩子都在发光”。作者的笔端和心底都充满了女性特有的温柔平和,无论是对教育,对社会,对一年年学生不同的现状,或者是对每一个学生背后的家庭都有着深切的关注、同情和关照。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学生这个群体的关注多起来,似乎整个社会都在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孩子怎么了?王小妮说:“一个人的力量渺小,却不等于什么都不能做。”从《上课记》中看出,她不仅在做,而且一直在坚持。她坚持带领那些被现实磨去了诸多纯净,心里却仍然不乏激情的孩子们努力去寻找“美”,去试着不再冷漠,试着带领他们去学习真正的文学,去表现最真实的美……(王春玲)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