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丰子恺逝世40周年:博雅文化人的童真理想国
//www.workercn.cn2015-09-18来源: 中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丰子恺自画像

  丰子恺画作“一轮红日东方涌”

   丰子恺的仪容很有趣,头上是打理得很精致的现代男性发型,腮下却蓄着绵长的旧文人式胡须。作为游艺于美术、音乐、文学、教育、宗教、社团多个领域的博雅文化人,丰子恺面临着一系列现代问题的挑战。在传统中国遭遇现代国家的强力冲击后,文化人意识到虽然中国文化本身是善好而有力的,但旧制度秩序无法以文化激发出人民足够当量的智与勇以反抗帝国主义。因此,让文化进入都市民人生活,融入并塑造社会性的善好,从“文教”走向“文艺”,成了时代命题。

   “子恺漫画”与日本经验

   中文世界中“漫画”一词,来自丰子恺

   1925年首次于《文学周报》发表的作品“子恺漫画”,由郑振铎定名。丰子恺1921年游学于日本,图像感觉深受日本画家竹久梦二影响,竹久梦二为日本漫画(Manga)从浮世绘转向现代漫画作出了重要经验贡献,其哀愁婉约的大眼美少女图式在后世成为了日本通俗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丰子恺的画作继承了梦二的“人情风景”,在不构成明显叙事的图像中置入浓郁的世俗情感,以自然风景漫入画面为起兴,制作出具有十足的当代气息与人伦亲切感的艺术经验。

   丰子恺的漫画虽有人情冷暖,却与欲爱无缘,笔下人物无论年龄大小均似有淳朴童心,既排斥基于欲望的伦理,亦反对过分抒情对日常生活的撕裂。日本文学、夏目漱石与俳句美学,影响着丰子恺的创作。俳句美学的简练、清楚、有效,在其画作中不无凸显,其首次发表的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便是俳句的图像表达,即便日本文人为俳句作画,也少能达到这般品格。

   婴戏传统与儿童主义

   丰子恺漫画题材繁多,其长期贯穿的突出特征,一个是童心童趣的气氛,一个是自然情境的流露。选择儿童来表现,继承了自古的“婴戏图”绘画传统,自唐有张萱、周昉,宋之苏汉臣、李嵩,“婴戏”体例便成为中国画一重要支流。婴戏题材则是一种更为民间所“喜闻乐见”的画种,表现孩童未受规训的活跃身姿与无拘无束的心灵状态,是一种少有的非秩序化的图像经验。

   丰子恺发现常情之美,而反对无节制抒情,儿童的眼神一笔带过,同时保留着淳朴的静止与动态。丰子恺选择儿童来表现,不仅仅是对多子多福观念下大众兴趣的迎合。受李叔同的影响,丰子恺于1927年皈依佛门。李叔同出家后唯一参与的社会文艺活动,便是1927起参与编定撰文丰子恺的《护生画集》,这本画集的诞生标志着师徒两代在艺术与美学观上达到了最高意义的契合。走向“儿童感”是丰子恺与李叔同的创作共识,背后似乎亦有承载至高价值的文化法权。

   新中国人与春风留白

   儿童必将长大,民国一代对儿童的关注,实际是对“新中国人”的关注;这样的一辈儿童,怎样成长为新成人,并组织出一个富强博雅的新中国。新中国建国后,丰子恺即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潜心翻译《源氏物语》等各国文学名著,描绘新时代生活的漫画作品也陆续创作发表;文革时因欲加之罪而受到冲击,一度陷入悲观,但其创造的社会主义新生活图像还是在新中国广为传播,雅俗共赏。1972年,丰子恺被平反,1975年秋罹患肺癌逝世,作为美术家、翻译家、文学家,其一生出版著作竟达一百八十余种,其志其勤,堪为博雅文艺人之后世楷模。

   社会主义的儿童教育是直面国家与共产主义理想的,但丰子恺漫画中的留白与边角之景敞开了自然的来临;就像其笔下的“红领巾”升五星红旗,没有自然之春风的吹拂,红旗便无法迎风飘扬。作为一种政治美学经验,丰子恺新社会图景中对春风的敞开是必要的,我们这些新中国人回忆起养成我们德性的童年时光,孔子“吾与点也”的理想国似乎也在那神秘的春风中复现了。(奋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