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访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冯雪松:寻找方大曾
//www.workercn.cn2015-07-09来源: 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更多

  当年的“90后”

  方大曾是一个在中国新闻史上很有名的人,同时,他又是一个在《中国新闻史》上没有名的人。

  方大曾家境很殷实,他小的时候喜欢拍照,为了满足他的爱好,母亲就花了7块大洋给他买相机,让他在家院子里拍照。那个年代,1块大洋可以够一个三口之家生活半个月,10块大洋就可以开个小餐馆。

  随着自己对摄影的喜好,17岁时方大曾就发起成立了摄影社团,让年轻人一起拿起相机拍摄身边的人和事。方大曾的妹妹说,因为设备昂贵,他舍不得拍家里人,而去拍摄家门口的车夫、苦力。他和这些人相当熟悉,出来进门都跟他们打招呼,却从来不坐洋车,思想很平等,朴素、善良。

  1930年方大曾考上中法大学经济系,1934年毕业后到了北平基督教纪念会做干事。他开始到处旅行,拍摄了大量反映民生、社会变迁、老百姓尤其是底层人民生活的照片,从他的作品来看,他是一个阳光的、充满正能量的、有爱国情操的年轻人。

  方大曾25岁失踪,相当于现在“90后”的年纪。他在民族危亡的时候,敢于以身涉险,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不是一个偶然,而是去体现自己的价值、报道自己所看到的事,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卢沟桥抗战记》和大量的抗战照片能够在刊物里发表。他并不是满足于拍风花雪月的人,25岁的他是完美无瑕的,体现了一个中华民族英雄儿女应该具备的素质,非常的正能量、积极向上。尤其在国难当头的时候能号召人们同日本侵略者作斗争,在卢沟桥事变刚发生几天后就能写出来《卢沟桥抗战记》这篇文章,文中“伟大的卢沟桥也许能成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发祥地了”的预言出自一个25岁的年轻人之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方大曾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发现的内容。”冯雪松说,越是接近他、寻找他,就感觉越离不开、舍不得。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