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与吕厚民的最后一次聊天(图)
//www.workercn.cn2015-03-10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吕厚民拍摄的朝鲜人民欢送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的热烈场面(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2011年8月中旬,太行山上下起了凉凉的秋雨,山西长治首届八路军文化节开幕式结束后,摄影家吕厚民被拉到车上避雨。我暂时没事,担心相机在雨中时间长被淋透了,也跟着上车避雨。车上和吕老前辈闲聊起来。那是我和吕厚民最后一次聊天。他是我老乡,曾经在黑龙江桦川当过老师,我姥姥20世纪30年代从一所女子师范毕业后在那里当老师。吕老说,他还记得我姥姥大赵,但是已经记不清是我姥姥的学生还是同事了。我姥姥在我12岁时故去了,我也无法给他印证。他又提起一位东北抗日联军老同志的名字,是我姥姥的学生,那位老同志2006年去世了。

  在器材匮乏的胶片时代,吕厚民为了拍好照片,动了不少脑子,对闪光灯、相机附件、相机,都有小改造小发明。他和我谈到为了节省胶片如何装卷,让片头片尾多出几张,也说了多角度打光。他的敬业精神是摄影人的楷模。谈到家乡为他建展览馆的事,吕老却很淡然,说县领导来联系过两次,谈了照片捐献和建房子的事,后来没下文了,可能因为换领导的缘故吧。谈起第二天要出国的事,他倒是来了兴致,好像还调侃说,不能一个人溜达,该带上老伴。后面还有去欧洲其他地方的计划,他说再不去拍拍,过几年也跑不动了。我不知道是不是人到了一定时候都有预感。

  愿吕老走好!

  (本报记者 程伟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