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悼念“画史通儒”王伯敏:“君有才华胜爱宾”
//www.workercn.cn2014-01-03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2013年12月29日,杭州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晚7点,中国美术史学泰斗、画家、诗人王伯敏在杭州安详辞世,享年90岁。

    王伯敏,别名柏闽,笔名田宿蘩,斋号半唐斋。1924年生于浙江台州,1947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赴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研究班深造,他既是徐悲鸿的研究生,又是黄宾虹的弟子,自1952年起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王伯敏花费60多年时间,撰写了美术界迫切需要的7部美术专史,代表了我国美术史研究的学术高峰,将我国美术史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填补了我国以至东方美术史研究的空白,堪称“画史通儒”“七史罕人”,他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史研究领域的奠基人和杰出带头人。

    黄宾虹曾作诗《赠伯敏君》,“君有才华胜爱宾”的赞誉表达了恩师对爱徒的欣赏。

    人们常用“著作等身”来形容一个人的著作成就。可王伯敏的著作远比他的个子要高得多!从1950年至1999年的50年中,王伯敏编著的出版物计43种,发表论文近200篇。光是一大摞著作摞起来就有3.3米高,而王伯敏只有1.65米高。

    王伯敏的次子王小川告诉记者,父亲晚年是在家人的陪伴下度过的,他经常讲述人生的感悟及治学思想和方法。父亲人生感悟有三:健康长寿、珍惜光阴、把握机遇。

    “长寿前面一定要加”健康‘两字,这很重要。我母亲93岁高寿,我老师黄宾虹也93岁高寿。宾师的山水画在75岁以后才开始变化,由“白宾虹’向”黑宾虹‘迈进,90岁前后艺术创作达到顶峰。健康是生命之本,也是做人的根本。“

    “我的一生,唯一对得起的就是光阴。人的一生再长寿,也有时日。老天爷对每个人最公平的就是时间,人人一日24小时,一年365天。但一年下来,人与人的收获却截然不同,有的人读书万卷,成就卓越,有的人却一事无成,这差别就在于对待时间的观念上。珍惜时间一定要学会”两善‘,即善待时间、善用时间。我这一生能著作等身,要说什么秘诀,那就是争分夺秒,一个字一个字地著书立说。“

    “人的一生,百分之九十靠自身努力,百分之十靠机遇。机遇很重要,但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同时机遇也可以创造。机遇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三句感悟道出了王伯敏的一生。

    王伯敏出经入史,著作宏富,以中国美术史研究独步当世,为学林公推的巨擘。为创建和开拓中国美术史研究体系,60年来,王伯敏分秒必争。为了不分心,他甚至一把拉断了自己钟爱的七弦古琴的琴弦。读书时他必备纸笔,一有心得便取笔记下,如今文稿早已盈篚满箱。

    2009年,王伯敏获国家级美术最高奖“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不光是研究,王伯敏的书画也是一绝。潘天寿曾盛赞他:“不仅专史,能诗又工画,实在难能可贵。”赵朴初也以诗句“一卷画如黄大痴,构思妙若雨催诗”相赞。

    大师们的盛赞毫不夸张。王伯敏的山水画,师承黄宾虹,风格浑厚华滋,在用笔、用墨,特别是用水上变革创新,自成一体,被誉为继黄宾虹、陆俨少之后浙江画坛又一位山水画大师。其书法也是儒雅圆厚,风格独特,更兼篆刻研究精深。在文学方面,王伯敏出版了多本诗集,发表多篇散文、杂文。

    尽管如此,王伯敏却一生谦逊,曾自言:“诗、书、画是一生读书的余事……要求自己做个读书人。要做读书人,务必多读书,多行路。作为画画的人,还要师造化,不乏内营丘壑之功。对此,我只能说自己向这方面努力。”(本报记者 叶 辉 严红枫 本报特约记者 朱海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