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孔昭斌:一“门外汉”35年塑79尊孔子像(图)
//www.workercn.cn2016-06-14来源: 齐鲁晚报
分享到:更多

  为备原料

  十几里外拖拉机运土

  “周公庙大殿塑像2.6米高,除了精细的技艺外,用料必须要考究。”听说距离曲阜城外十几里的八宝山土质黏性好,孔昭斌便雇了辆拖拉机上山装了四车土。为了解决土中含有石块、杂质的问题,他灵机一动,想到了老家过滤石灰的做法,在庙外的空地上挖了一个大坑,用水不断冲刷后的泥水汇入坑中,再经过过滤,如此反复几次,坑内的细泥成为上好的材料。

  接下来需要完成的是扎雕像的骨架。从未做过木匠活的孔昭斌拿起斧子、锯等工具,竟然轻松地完成。覆粗泥、覆细泥、捏塑、上色……90天后,孔昭斌的周公像终于完工。“工程落成后,不少专家、游客来参观,大家都不相信我这个‘门外汉’能完成如此宏大的工程。”孔昭斌没有想到,他竟然很快成了“名人”。两年后,曲阜孔庙大成殿内孔子像重塑工作展开,山东省文物局牵头成立专家组,孔昭斌作为唯一一名非专业人员加入,协助完成了材料收集等工作。

  之后,曲阜市文物局特别成立了以孔昭斌为首的圣贤泥塑制作小组,负责曲阜各大文物经典的泥塑像修复和维护工作。“圣贤是传世的楷模,我们作为匠人来不得半点偷工减料。用料考究、工序精细是最基本的标准。”孔昭斌说,近年来,随着儒学在全国各地的全面复兴,他受邀前往全国各地的文庙制作圣贤泥塑像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为赶工期

  拒住宾馆住庙里

  作为孔子后裔,孔昭斌每完成一尊孔子像都会做好记录,“算好即将完成的即墨文庙的两尊,我已经塑造了79尊孔子像,其他圣贤像已经不计其数了。”孔昭斌告诉记者,中小型的孔子像可在曲阜完成,之后运输过去便可。但制作造型较大的泥塑像,孔昭斌则要和助手们带着工具赶往外地。近年来,孔昭斌带领助手们曾远赴天津、四川、河北、黑龙江等省市,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让孔昭斌记忆最深刻的是1992年夏天前往四川富顺县的施工经历。当地文物部门要在新建的文庙大成殿内制作一尊3.5米高的孔子冠冕像,接到任务的孔昭斌带着6名助手赶到文庙后,却遇到了连绵多日的阴雨天,“为了尽快完工,我们拒绝了当地文物部门安排的宾馆,吃住全在文庙的几间空屋内解决。”经过为期3个多月的施工,孔昭斌的团队如期完成了孔子像的制作。

  很多人发现,出自孔昭斌之手的孔子像不同于别人。“我制作的孔子像表情自然,和蔼可亲。”在孔昭斌心中,孔子不应该是一位高高在上、不怒自威的尊者,更应该像一位平易近人、满腹人生哲理的慈祥老人。而作为孔子后裔,孔昭斌在精心制作孔子像的同时,始终心怀一颗崇敬和敬畏之心。同时,在与圣人“独处”的过程中,他也懂得了很多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

  年近六旬,泥塑手艺应该如何传承成为孔昭斌经常考虑的问题。“两个孩子都已经上班,虽说也在文物部门,但因专业领域不同,不便接过这一摊。”

  孔昭斌坦言,做泥塑不光费时费工,弄得满身泥巴不说,还要耐得住寂寞和孤独。几年来,他也打算收几个真正热爱这个行当的徒弟,但却很少有人能坚持住。“希望真正喜欢这一行的年轻人来学习,让这门老手艺传下去。”孔昭斌说。(记者 姬生辉 通讯员 宋思亮)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