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到哪里找像嫂子张凤玲那么好的人(图)
//www.workercn.cn2016-03-29来源: 辽宁日报
分享到:更多

  往事

  为了照顾好小叔子,那时,张凤玲无论做什么事,都把王玉娇带在身边。有一次,张凤玲让小叔子在山上放羊,自己拎着镰刀去砍柴了。可当她回来时,看到小叔子摔得满脸是血,正坐在地上哭呢。她赶紧跑过去,把小叔子扶起来。把小叔子安顿好,再看羊群,数一数,丢了四五只。她又领着小叔子满山遍野地找羊,等把羊一个不少地都找到,已是满天星斗。

  智障的小叔子不识字,不识数儿,一个人出去,回来就找不到家了。吃饭时,你给他盛多少,他就吃多少,吃不饱也不会主动要。如果你总给他盛,他就一直吃,总也不会放下碗。所以照顾小叔子吃饭,也是一件大事。

  1998年冬天的一个晚上,10点多钟的时候,张凤玲发现小叔子睡觉的样子与平时不大一样,伸手一摸,头非常烫。张凤玲不顾天冷,背起小叔子走了十多里山路,到乡卫生院给小叔子打了退烧针,再把小叔子背回家。折腾了一夜,鸡叫了,天也快亮了。她顾不得休息,又下厨房给小叔子做了一碗热面条,卧了两个鸡蛋。那时,儿子年纪小,常常因为妒忌而抱怨妈妈,说小叔叔又不是你生的,你对他那么好。我是你捡来的吧?要不有好东西你怎么都给叔叔吃,不给我吃呢?邻居有时说,凤玲啊,孩子小,需要营养,你一天一天的这么累,也需要营养,为啥不多做一些呢?张凤玲听了,只能笑笑。她的难处只有自己知道,家里的条件就是这个样子,接连不断地出事情,欠了不少饥荒。

  自从她嫁到王家那天起,因公公与婆婆身体不好,为智障的小叔子洗衣、做饭、洗头,就一直是她的分内事。小叔子穿上衣服不知往下换,脏不脏,他没有感觉,没有概念。那只好由张凤玲看着,什么时候该换了,该洗了,就把小叔子叫过来,给他换衣服。天冷了,她得想着小叔子别冻着,给小叔子穿暖和喽。要不然,就是冻坏了,他也不会吱声儿。

  有好心人劝张凤玲改嫁时,总要善意地提醒,你可不能带着王玉娇这个累赘。可是张凤玲却提出一定要带着小叔子才能嫁人,她不能不管这个可怜的孩子。我们说她太拗,死心眼儿,傻。当然也有村里人明白她的心思,凤玲这个人哪,打小就善良,心慈。张凤玲忘不了婆婆临终时拉着她的手,看着小叔子王玉娇时,那欲哭无泪的表情。一是由于张凤玲这个人确实是一个善良的人,二是由于她曾暗下决心,不管遇着什么难事儿,她都会记住婆婆的嘱托,不会丢下小叔子不管。

  张凤玲的日子过得虽然艰难,但在她自己看来,却也说得上充实。孩子小,她作为母亲,义不容辞,她付出得多一些,孩子就少吃一些苦。小叔子这个情况,离开她,该怎样生活呢?她付出得多一些,他就能享受到家的温暖。这样,日子长了,她的心里反倒踏实起来。她从不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日子如何艰难或者生活如何困苦的样子,而是大大方方,合理有序地打点着那属于自己的时光。村里谁家有个磕磕碰碰,或是遇着难处,她也会主动去帮忙。村里有个孩子患了白血病,大家一起捐款,张凤玲困难,就不要捐了。可她不肯,一定要捐,没多有少,是一份心。这些年,她从没伸手向村里要过救济。有时村里给点困难补助,也都被她婉言谢绝了,她说村里还有比她更困难的,留给他们吧。

  补记

  慢说城乡

  作家高晓声曾在《陈奂生上城》中这样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农民:“他们是一些善于动手不善动口的人,勇于劳动不善思索的人;他们老实得受了损失不知道查究,单纯得受到欺骗会无所觉察;他们甘于付出高额的代价换取极低的生活条件,能够忍受超人的苦难去争得少有的欢乐;他们很少幻想,他们最善务实。他们活着,始终抱定两个信念,一是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相信能依靠自己的劳动活下去,二是坚信共产党能够使他们的生活逐渐好起来。他们把根子深埋在现实之中,始终对现实抱着无限的希望,并且总是尽一切努力去实现那种希望。”

  城市生活如今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乡村,在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理念上,城市与乡村多有同步之处,但是在被后现代社会思潮所左右的程度上,在单纯的消费主义观念的普及方面,依然不可同日而语。高晓声所理解的农民,依然真实地存在着。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恪守着传统的道德以及被城市人视作落后的某些观念。这样的差距,若我们能够透过表面的浮躁,依然能够清晰地体会到。我们可能觉得自己已经走了很远,已经成功地从偏僻、落后、保守的视野里逃离,但是蓦然回首,往事去此一步之遥。

  我们所面临的城乡一体化困境依然阻碍重重,表面上的一体,依然不足以掩饰具体观念的冲撞。许多年前,一个名叫曹禺的作家在其作品中所揭示的,依然是我们绕不过去的沉重话题。话剧《日出》中的陈白露如是袒露自己的欲望:“我出门要坐汽车,应酬要穿些好衣服,我要玩,我要跳舞。”而当陈白露自杀时,屋外传过来的是工人们打夯的歌曲:“日出东来,满天大红!要想得吃饭,可得做工。”

  被欲望以及单纯的消费主义所侵蚀的人们,昧于理性的自觉,而在不间断的困惑中随波逐流,不能自已。与此同时,传统的与朴素、知足以及感恩相关的生活方式,对勤奋、进取以及乐观向上怀有单纯而执著的信念的人生态度,被我们轻率地冠之以愚昧落后的恶名。

  不论生活中遭遇到什么,永远乐观向上,永远对未来的生活怀有真诚而卑微的希望,这是那些隐忍而顽强的,用实际行动呵护着传统的家庭观念的人,对我们的教诲。弥足记取。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